第74部分(2 / 4)

聲平靜下來,回頭看了一下自己畫的那個圓,確實有些難看,用溼布將那個圓擦掉,道:“既然大家認為我畫的難看,我可以重新再來一次嘛,不要這樣充滿火藥味好吧。”

說完,拿起石筆又是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圓,直徑有一米多。

雖然沒有剛剛那個圓扁扁尖尖的那麼誇張,可是這個圓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朱大人這次還是用手畫出來的。

“這,這。。。”

朱常淵的所作所為再次亮瞎了在場諸多人的眼睛。

“這次好多了嘛?”朱常淵畫完還自己誇耀了一下,看看第一排左首的程樹政,發現這貨並沒有走。

“我們都知道,數術大家劉徽在其著作《詳解九章算術》中曾有記載: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便是割圓術所有的宗義之所在,後二百年,南北朝祖沖之根據這個宗義,終於割出了小七數(七位小數)的圓周徑比,便是當今我們所熟知的三。”頓了一頓,繼續又道:“一四一五九二六。。。”

“六的後面自然還有資料,但是今天,我們旨在還原祖沖之的割圓之術,對於小七數以後資料不做研究,所以,要得出祖沖之所割出的小七數,經過在下多年辛苦演算,共需割十一次、分四十四步走。”

“所以,在下斗膽猜測,當年祖沖之割圓之法,那是十一重割圓大術。”

朱常淵說完,程樹政便站起來,朝臺上拱拱手,冷笑一聲,道:“先生在木板上畫的這個圓,最多不過四尺直徑,如何能割十一次?”

“自然能割十一次!”

朱常淵微微一笑。他知道程樹政是怎麼想的,明朝的割圓術,不就是割了然後再量麼,那當然是不行的,像那天李季畫出三十尺的大圓,也才堪堪量了六七次而已。

“好。”程樹政冷笑著看著朱常淵,見他竟然這麼有底氣,一擺手道:“推出來。”

只聽院子後面吱吱嘎嘎的的聲音傳來,少卿,眾人便看到三個人同時推著一個比太師椅還大的奇形怪狀的東西出來。

“既然朱大人如此有底氣,在下也不藏拙。”指了指那奇怪的東西,道:“在下不才程樹政,此乃我祖父大位公親自制作的丈量步車,今日就借與大人使用。”

第41章割圓大術(一)

第41章割圓大術(一)

三個人推著丈量步車來到講臺下。

並不是說丈量步車沉重難推,而是出於對這件物品的尊重與愛護,所以才找三個人推著。恰恰相反,這丈量步車不但不沉重,推起來反而十分輕鬆。

“這就是丈量步車?”

“什麼是丈量步車?”有人問道。

“這你都不知道,據說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丈量清理全國的土地。當時農民丈量的時候都是拉繩牽線,然後在用尺子量繩,極費人力又不準確,那個時候參與一條鞭法實施的程大位便發明了這個車子,叫做丈量步車。”

朱常淵也好奇的用眼睛盯著那個丈量步車看了老半天,甚至親自跑過去摸摸試了試,確實如他之前的猜測,這玩意就是個大號的捲尺。

在心裡也不禁暗自佩服程大位,不過對於程大位這個倨傲的孫子卻沒有什麼好感。

程樹政聽著周邊人的議論,心中頗為受用,看著朱常淵道:“朱大人若是不懂使用之法,在下也可以代勞測量,只不過是,嘿嘿。”看著黑板上朱常淵畫的那個圓,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表情已然出賣了他的想法:你這個圓,也配用我的丈量步車?

卻沒想到朱常淵搖了搖頭,平淡的說了一句:“在下今天是來傳授割圓大術,並非是來量地的,你這玩意留著自己用吧。”

頭也不回的走到講臺正中間,三下五除二在圓內畫了個內接正六邊形,不過怎麼說呢,這內接正六邊形畫的,那就一個醜啊,連最基本的直線都不直。自是又引來了下面一片轟然議論之聲。

懂現代知識的人都知道,朱常淵這裡畫的不過是個示意圖。古代人不懂,所以瞎起鬨。

“各位大人、同僚,一個完美的圓。由圓心出發和正六邊形的各個角連一條線段,便會發現,這個內接正六邊形其實是有六個等邊三角形組成的,由此便可輕易得出。正六邊形的邊長,等於圓的半徑(上網查了一下,古代真的就叫做半徑、直徑這個稱呼。)”

朱常淵所說的,是最基本的知識,別的不說。幾何原本上就有記載,所以對於這一點,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