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1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王安石科舉改革主要有三條,第一條是與授官掛鉤,降低進士初授官,延緩授官,延緩注官是王安石推出來的,先節選考察,再授官,減少官員在任壽命,也等於變相地裁減官員數量,降低進士初授官實際從趙曙就開始了。

第二條與教育掛鉤,生員自州縣學時就開始考試,逐級進入太學,逼得士子到州縣學讀書,太學又分為上中下三舍,上舍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學生,上等生可以不經科舉就可以擔任官員。

明朝的科舉考試就是從此基礎延伸出來的,童生必須透過縣試、府試與院試才能獲得生員資格,然後才是正式的科舉,鄉試、會試與殿試。

明朝那個更規範一點,就是考試內容太那個了……八股文!

因此王巨懷疑王安石推出這個制度一是為了推廣教育,二則是對權貴的讓步。

因為這個學校升級制太不規範了,能製造很多貓膩,特別是太學,就在京城,讓教授們評選上舍上等生,最終誰會能獲得這個資格?

第三條便是與考試內容掛鉤,取消了帖經墨義與詩賦,任選《詩》《書》《易》《周禮》《禮記》為本經,《論語》《孟子》為兼經,先是這個本經一道,次考兼經與大義十道,次論,次時務策三道。

這個本經與兼經、大義與墨義差不多,但墨義僅是一句話解釋,到了王安石這裡則有所不同,大義是一段話解釋,本經與兼經則是一篇文章,文章的內容非是解釋這句話,而是考究對這句話的理解,以求“務求義理,不求盡用註疏”“勸士為經,可謂知本”。

再不同的則是評分詮選時最側重本經,然後才是兼經與大義,而非是原來的詩賦論策帖經墨義次序。

經義做好了,也未必能做好官,不過總的來說,這個改革開始注重實用性。

現在科舉改革只是一個雛形,不過考試的改革已經傳了出去。

對於原來各方面比較平衡的學子來說,都一樣。對於詩賦能力差的學子來說,包括原來的王巨,還是一個好訊息。但對於詩賦能力強,論策差的學子來說,則是一條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壞訊息。

王崇現在還經讀書中,連解試都沒有參加,不過聽到這條訊息後,必然會關注。

來到京城後,立即向張載與王巨求證了。

因為范仲淹原來科舉改革未成功,張載沉吟未答。

王巨道:“三弟,大約是有這麼一回事。”

“詩賦一起消失了?”

“天知道呢,但介甫公為相這幾年,恐怕科舉不會用詩賦。”

“若此,張公與大哥豈不是名次會更高?”

王巨短於詩賦,張載同樣短於詩賦,如果象王安石這麼做,兩人科舉名次必然會更高,甚至王巨都可能得到狀元。

但他們不可能會重考了。

王巨未答,道:“你來到京城,也正好,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也可以問恩師。”

經那是張載最拿長的,論策、特別是時務策,還有幾人能超過王巨?

張載面色一緊,王巨沒有說什麼,張載還是聽出來了,王巨話外之音是這個科舉改革會維持很長時間,也意味著王安石變法會維持很長時間!而不會象慶曆新政那樣,耍了幾個月立即煙消雲散……

不過有的能問,有的就不能問了。

能問能說的,是朝廷公開的政務,比如正式詔書裡所頒佈的,比如在給各州縣官員參考的邸報裡所說的。

但有的就不能問有不能說。

比如李世民的妃子徐惠弟弟徐齊聃便是因為酒後誤談禁中事務被貶,這個禁中事務便是指說了不該說的政務。再比如林沖誤闖白虎堂,白虎堂是白虎節堂、帥府,然後抓了起來。

…………

“王巨,坐。”趙頊道。

“謝陛下。”

“軍器監有沒有整合好?”

“還沒有。”王巨答道。不過他心中在想,看來自己說的起了一些作用,否則趙頊不會這麼關心。

他只想對了一部分,趙頊是關心了軍器監,但喊他來可不是為了軍器監。

“朕喊你來是詢問幾件事。”

“不敢,陛下請問。”

第一件事便是進一步裁軍。

西夏虎視眈眈,野心勃勃,又想入侵了,意味著戰爭隨時會爆發。

那就打吧,即便是司馬光也不能說不打,繼續求和。

可這一打,天知道又要花多少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