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最終不能堅守,且戰且撤,逃出南海。那次出征,元軍傷亡不大,似乎只死了三千人。
不過這也說明了幾個問題,南海諸國軍事力量不行,否則那次元軍會敗得很慘。其次這些國家也不可小視,即便敗了,也不易被征服。最後就是這些國家人煙也比較稠密了,否則不會募集了十萬軍隊應戰。
元軍也犯了宋朝的病,輕視了,聽說南海產香料,大軍未發呢,便將南海納入福建行省,他們知道南海有多大嗎……
現在也是如此,在南海主航道,也就是在馬六甲海峽兩岸,已經出現了一些強大的國家,雖不及宋朝,但能與交趾相彷彿了。
所以王巨說,若是宋朝能滅掉交趾,宋朝海商在南海這些國家也會受到尊重。但若是滅不掉,那就會讓他們輕視,以後貿易會困難重重。
影響是有一點的,也不過在占城那邊罷了。
然而宋朝君臣哪裡知道?況且王巨就要動手了,也沒有時間去驗證。
於是海商們這才捐贈糧食,又向朝廷貸絹,以便讓廣南軍隊迅速平滅交趾。
這叫共贏,朝廷就不要多想了,想得多,將事情弄得過於複雜,反而不美。至於為什麼海商要貸絹,這麼多百姓遷徙到海外,開始時得養活他們,提供物資,又要修建船舶,雖然盈利頗厚,可開支同樣巨大,手中可能沒有多少錢帛了。這是海商們的善意,也是海商們的經營,既然他們承諾兩年後償還,由著他們去吧。況且如今近千戶海客,上千艘海船,造價幾何?還害怕這幾百萬貫絹貸不會償還嗎?
不過海外如何規劃,海商們也有他們的團行,朝廷可以發詔書,詢問泉州的葛少華,與我沒關係。
朝廷可能不相信,但王巨得撇清關係。
不能讓朝廷真的以為自己控制了所有的海商與移民,那樣麻煩就真正來臨了。
隨後王巨又說了遷徙的百姓,這次旱災造成遷徙的百姓又多了起來。
可不遷徙,難道讓他們活活餓死?就是遷徙了這麼多赤貧百姓,聽說東南還餓死了許多百姓。
為何東南魚米之鄉,略有災害,就發生瞭如此慘狀?人口過稠密。
也不是如此,主要是朝廷將東南糧食一起調到北方了,本地倉儲並沒有多少儲糧。否則以東南糧產,就是連年災害上兩三年,也不至於餓死許多人。
況且這些百姓遷徙到海外,消費有限,每年還要寄錢帛回來,又養活了多少家屬親戚?
王巨寫好了奏章,派人將它送到朝廷。
但沒有解釋那個絹貸如何用的,還有現在兩廣的募兵練兵,以及廣南西路如此大規模的市易。也不用解釋,否則何來的便宜行事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