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於是上報朝廷。趙頊看到後產生了擔心,畢竟變法,也讓一部分宗室子弟很反對的。因此將周輔遷為開封府推官,繼續主查此案。
周輔繼續查下去,其實也無反狀,不過無論趙世居,或是朱逢確實說了一些牢騷話。
然後將查案經過,上書給朝廷。就看朝廷怎麼處理了。
當然這件案子先經過中書,呂惠卿便翻看此案,無意中看到一個四川的道士,叫李士寧的。
他立即來了精神,勸說趙頊繼續嚴查此案。
可以輕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可以重判,畢竟沾到宗室子弟就說不清了,看看西晉之敗,還有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諸王的爭鬥,趙頊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於是朝廷又重派御史中丞鄧綰,知諫院範百祿與御史裡行徐禧雜治此案。
範百祿父親就是範鎮,可想他有多恨王安石了,於是在呂惠卿誘導下,成了呂惠卿的槍桿子。還是那句話,愚人者,只能被智人所馭。
迅速矛頭對準了李士寧。
這個李士寧據說“自言學道,多詭數,善為巧發奇中。目不識書,而能口占作詩,頗有才思,而詞理迂誕,有類讖語,專以妖妄惑人。周遊四方及京師,公卿貴人多重之”。
其實就是一個招搖撞騙的神棍,與王大師一個性質。王大師在九百多年後的現代社會都成功了,甚至讓若大的一個國家都沒辦法對付,在這個時代,如果做得好,那就會更成功。
李士寧更成功了。
不但出入權臣府邸,連宗室子弟都多有人與他交遊,正好宋仁宗賜了趙曙生母仙遊縣君一首詩《輓歌》,有傳後之意,李士寧不知從那個渠道得到,看到趙世居母親身體健康,便將這首詩剽竊過來,擇了中間四句,將首尾四句稍做改變,送給了趙世居,密言趙世居當受天命賜之。據傳趙世居聽後很歡喜,賂遺甚厚。
可能說了一些大逆的話吧,但不會教導趙世居去謀反,有那個能力與實力麼?
不過到了範百祿這裡,便開始了添油加醋。
在他羅織下,迅速替趙世居立了幾條大罪,趙世居“納匪人,論兵挾讖,訪天文變異,伺國家休咎”,並收藏“有《攻守圖術》一部,得於內臣張宗禮”。
但對於文字獄,宋朝很寬鬆的,因此明文規訂“讖書之禁,雖坐流三千里,然非因事罥罣,無由發覺,所以法令徒設,人不知畏,士庶之家亦或收藏傳說,不以為怪。”
因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