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1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王安石緊張地說,這是怎麼傳出來的?

這也說明王安石根本沒有說過這番話,倒是王巨以前冤枉了王安石,以為王安石是傻X。

同時也說明了趙頊根本就沒有這心意,只是變法,改革罷了,就象二祖改革,否則了太祖功績嗎?

然後趙頊道,已別作策問了。

隨後調查,其典故出自兩人身上,第一人乃是司馬光所寫,其原文中有這一段話:今之論者或曰:天地與人,了不相關,薄食、震揺,皆有常數,不足畏忌。祖宗之法,未必盡善,可革則革,不足循守。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憚改為,可與樂成,難與慮始。紛紜之議,不足聽採。

第二人就是蘇東坡,他在擬進士對御試策中有一段,其施設之方,各隨其時而不可知。其所可知者,必畏天,必從眾,必法祖宗。故其言曰:戒之戒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稽於眾,捨己從人。……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詩書所稱,大略如此。未嘗言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也。……凡今之人,欲陛下違眾而自用者,必以此藉口。

然後大夥兒便將這個三不足當成了藉口,攻擊王安石。

那麼為什麼連後世的史書都認為是王安石說的,這正是因為司馬光。

他好名喜進,自己平時所寫的文章,刻意流傳於市井,讓文人謄抄傳揚,包括他這個三不足的《學士院試李清臣等策問一首》,以及他寫給王安石的那三封信。

謊言說了一百遍,那麼自然就成了真相!

所以在史上,元佑八年時,王安石死了,真相無從查詢,範祖禹等人將這個子虛烏有的三不足,當成了真相,用以攻擊王安石呂惠卿,南宋之時,又因這個三不足,王安石被黜從祀孔子廟宇。

也就是王巨若真這麼幹,也是司馬光開的頭。

司馬光語塞,又扭頭看著趙頊道:“陛下,你看,老臣很早就說過此子乃是國家之害。”

“夠了!”趙頊打斷他的話,又道:“你們都是國家棟梁之材,這成何體統,都散吧。”

陳襄道:“陛下,臣冤枉哪。”

“散!”趙頊又喝道。

大家不得不散。

然而許多人都不停地看著王巨與陳襄。當然,也未必是所有人相信王巨,反而相信陳襄的人更多,畢竟此人以前名氣還不錯,相反王巨做了幾年官,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手段狠毒果決,詭計多端。不過現在陳襄說不清楚啊。而且有的人心中更是感到惡寒,這一鬧,不管最後結果怎麼處理,陳襄在京城也呆不下去了。

不過也有支援王巨的大臣,不管怎麼說,王巨在變法中始終是緘默的,若是陳襄剛才彈劾的是事實倒也罷了,關健陳襄完全是誣衊。

王巨因為不想支援王安石變法,從條例司退到軍器監,並且因為不支援變法,這幾個月都沒有得到皇上單獨召見,陳襄這是無理取鬧,所以這個結果是自找的。

又有些人感到心寒,這真是小人哪,若是將他當成了敵人,那可能真是王巨一輩子敵人。然而這還是官場嗎?所謂的官場何來敵人之說,今天需要你了,那你就是朋友,明天不需要你了,那你就是路人,後天需要了,又能將你出賣了,當成了敵人。這才是官場,那有黑白分明的官場,官場不是王巨這樣玩的……

大臣退朝,不是回家,而是要到各部司繼續做事。

張載在臨分道前,堵住了王巨,悄聲說:“王巨,你做得太過激烈。”

想一下,若是開人大會議時,上面首長剛講完話,還沒有離去,下面A市市長突然與B市市委書記PK,邊上還有記者拍照,不管誰對誰錯,想來這兩個領導在官場上也到頭了。

並且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師,別人難以說誰對誰錯,但張載知道肯定是自己這個學生使了陰招。

“恩師,如果不這樣,我會有什麼下場?我們在朝會上辨解,但嘴有兩張皮,能這樣說,能那樣說,別人必然說我是囂張,最少我失了朝儀。然後什麼結果?”

“貶官,並且可能還能貶成一個知縣,甚至嶺南的知縣。這個也無所謂,反正我年青,但我這樣下去,上面還有人……他們在京城努一努嘴,到時候我不做事是不作為,做事了就來挑剔,難道我就此辭官回家?”

王巨沒有說那個人,但朝堂上有兩人心機頗深,一是文彥博,不過眼下文彥博雖對王巨反感,但不會深仇大恨到這一地步。然而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司馬光。

要知道這幾年下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