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時又有申師厚,宋朝有丁惟清。
至少證明中原在這裡有一定的基礎與好印象。
李繼遷叛亂,六穀部首領潘羅支向宋朝表態,願意配合宋朝戳力討繼遷,李繼遷派人來招降,潘羅支說戳一人,執一人,以聽朝旨。李繼遷於是憤怒地發起進攻,被潘羅支擊斃。
李德明繼位,向宋朝誠服,策反者龍族六個部族,用詭計騙了潘羅支去者龍族,被殺死。這不能怪宋朝。隨後潘羅支弟弟廝鐸督平息了叛亂,被六穀部推為首領。
他比哥哥還要做得更忠心,每年派使向宋朝進貢大量戰馬,表示誠服,禮節上尊敬得不能再尊敬了。然後出錢購買武器。但那時宋朝認為李德明是好同志,於是不管不問,甚至人家花錢買武器,都不提供武器,更不要說是支援了。最後六穀部被攻破,廝鐸督對宋朝萬分失望,帶著餘部投奔角廝囉。
西夏得到蘭涼地區,很快又得到甘肅沙與居延海,整個河西走廊拿下,財富人口立即膨脹,立國基礎有了。
韓琦說的就是李德明時的故事。
其實那時候那需要宋朝支援多少,只要及時地支援大批武器,李德明就拿不下六穀部了。拿不下六穀部,就吞不下去河西走廊。難道真靠一個銀川平原與橫山地區與整個宋朝相抗衡?
王巨又說道:“再者,慶曆戰爭,秦州一直處在後方,始終平靜。然自禹藏花麻投靠了西夏後,戰火不休。自德順軍到古渭城幾百裡的長度,能擄得不見人煙。”
“是啊,僅是殺死的熟蕃就達上萬人,擄走的熟蕃與生蕃更是不計勝數。”趙頊微微嘆息道。
也就是西夏若得到洮岷二州,戰火必瀰漫到川北!
這才是平戎策的關健。
什麼世仇,沒世仇,甚至董氈都為兒子娶西夏公主,還屁的仇。就不要說木徵很早就在與西夏人眉來眼去了。
“不過吐蕃人不可小視……”趙頊擔憂地說。
那可是多次將西夏人打得抱頭鼠竄的民族,真能收復下來?
“此人可用,”王巨指了王韶二字說道。
“與卿之相比何如?”
“不大清楚,但臣預感,他在軍事天賦上勝過臣之十倍。”
“這不大可能,”趙頊啞笑道。實際王巨講的是老實話哉,若拋開金手指,說不定能勝過五十倍。憑良心講,即便狄青與之相比,狄青也遜色很多了。或者章楶能勉強勝之,即便張亢與之相比,同樣遜色。
“臣說的是實際話,不過臣也順便說幾件事,第一國家缺少良將,臣說的良將非是上陣殺敵的良將,而是真正的統帥,萬一有衛青之流的良將,請陛下善待之。”
“朕清楚,但哪裡有,卿是嗎?”
“我是文臣。”
好吧,你是文臣……趙頊也無語了。
但他懂,是文臣的,有幾人能做到投筆從戎?宋朝的武將待遇真悲催哪。他喃喃道:“制度……”
這個很麻煩的,想矯正過來,不亞於那個世襲。
“其次若是得到河湟任何一處所在,請陛下聽信臣這一言,可以通商市易等變相的手段謀利,可以開屯駐兵開墾荒田,在各地蕃人不反對的情況下適度的遷徙百姓定居,但二十年之內,勿得徵稅。”
說到這裡,王巨忽然打了一個冷戰。
不錯,相比於司馬光,王安石要更可愛一點,至少他心地沒那麼黑暗,更不會象一笨毒蛇那樣記恨,那一天說不定就冷不丁地將你一口咬死。
但王安石性格也是大大的問題,連王韶與薛向這樣的人才也糟蹋啊,這是什麼樣的猛人,才捨得幹出的事?
就僅是一個意見不合嗎?
直到這時,王巨才拿定了主意。看到了平戎策,他也知道以後自己該怎麼樣去做了。
第三七八章新語
“朕什麼時候徵過蕃之稅?”趙頊不解地問。
“河湟有許多水草豐美的場所,人口眾多,僅是古渭城一帶就有十幾萬帳蕃人,整個河湟六七十萬戶。陛下,當真不徵稅?”
“一百萬帳蕃人,朕也不徵稅。”
“陛下,不是不能徵稅,早晚得徵稅,最少徵收維持駐軍開支的稅務。但新得後,人心不安,因此臣說二十年不能徵稅。思安後,看到朝廷的好處,再派良臣適度的治理,引導,使他們生活變得更好。那麼就可以適度徵稅了。”
“朕記得這句話了,那這個策子……”
“陛下,王韶現在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