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的大臣不知道國家財政苦逼到了極點,水土惡化到了極點,反而認為既然漢唐能利用好鄭國渠,為什麼財力充足數倍的宋朝為什麼辦不好這件事。
為什麼古代漢中為天下甲富,鄭國渠也!
那麼是不是韓琦要挑起這個責任?非是,若是失敗,他多少會挑起一部分責任,但不會太多。因為韓琦慎重地考慮了很多天,又慎重地再三問起王巨,王巨說行,韓琦甚至還答應了王巨的一些“無禮”條件,所以即便不成功,主要責任是王巨的,而非是韓琦。
朝廷將正副使一換,許多大臣滿意了。
但是王巨不能作為正使,手中的權利便有限了,而且因為資歷之故,他更沒有權利讓楊蟠聽從他的意見。這會無限地增加失敗的可能,王巨擔著極大的風險,朝廷卻將他的權利壓縮,王巨豈能甘心?
彭思永道:“可依慶州之戰故事,蔡挺為知州,王巨為知縣。”
張方平沒有再說話了,畢竟這道授命得到九成以上大臣認可,而且大順城之戰,是王巨最早察覺,但朝廷豈能讓王巨擔任慶州知州?因此派了蔡挺前往慶州。況且楊蟠也是王巨向韓琦推薦的人選。那還能說什麼?
授命到了驛館,便有了這番對話。
“收拾行李,我們立即走。”
“現在就去陝西?”全二長子問。
楊蟠還沒有走呢,作為副使何必著急?
“不是去陝西,而是去成都府。”
“去成都?”
“對,若趕得快,我們能趕到立春節前抵達成都府。”
許多官員去四川任職,速度很慢的,順著大運河而下,再轉江船,到達三峽,從峽入川。
不但到四川,即便其他地方,速度同樣很慢。最有名的便是蘇東坡從黃州調到汝州,史載去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加上喪子之痛,蘇東坡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錢,蘇東坡不是沒錢,之前官職一直不低,但他不會理財,有錢了,吃喝玩樂,將錢花光了。詩案發生後,貶到黃州,手中沒了錢,這才將小妾送人,確實養不活這一大家子了。另外說明蘇東坡雖然不會理財,但做官沒有貪墨,否則貪一貪,也不會困窘到那一步。
其次一個問題便是蘇東坡不願吃苦,黃州到汝州路途真遙遠嗎?黃州就是黃岡,汝州在南陽的北邊,從黃州到汝州肯定沒有大道,但自黃州可以去安州,由安州到隨州,隨州到唐州,唐州便可以到達汝州,此乃宋朝平荊南湖南之大道,也是狄青率蕃騎南下平南之大道,幾千幾萬軍隊與糧草都可以通行,難道一家子車馬不能通行?從這條道又能有多遠,還不及開封到長安之遠呢。但坐這種落後的車子哪裡有做船快活。因此一家子坐船,坐船豈能不兜大圈子,好大的圈子,黃州下到潤州,潤州轉大運河到京城,再從京城由車馬轉到汝州,兜了這麼大圈子,省的也不過是唐州到黃州這幾百裡的路。
不過可能是另一個原因,蘇東坡想繞一下道,這一繞道便能在京城逗留一下。那麼就有著很多的機會,甚至就留任京城了。不過路上發生了太多的事,又看到常州有空缺出來,這才請求朝廷讓他留任常州。
實際能吃苦,即便到巴蜀也不遠,呂餘慶臨時授予重任,不足二十天便從京城到達成都。為何,騎馬去的!
如果走水路,兩個月都休想到達。
所以王巨才說了這句話。
離立春節還有十六七天,一行人若趕得快,足以能到達成都了。
“但我們為什麼去成都府?”全二長子糊塗了,鄭國渠是在陝西,不在四川哪。
“莫要多問。”
一行人匆匆收拾好行李,出了京城。
…………
“水中壩,江東圩,開設淤田,置洩水區,束水衝沙,引黃入濟?”趙頊喃喃道。
實際那天王巨說的只是一個大概,為什麼群臣感到驚豔,無他故,因為王巨所說的幾乎可以做為整個大宋未來幾十年水利的總綱!
不是那一個區域,而是整個大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
沈括的那篇圩田五說頗有名氣,為什麼有人反對萬春圩,因為他們提出五個觀點,一是排去二十里的水面為圩,上流汛漲時,減少了二十里湖面的歸宿,洪峰氾濫,便易造成水災。這一條與王巨再三提及的,一定要保持河道暢通與大量的深水湖做蓄洪區觀點是一致的。其次萬春圩北近荊山,用山麓做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