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營田故名思義,經營,官府將士所有,僱民耕種。
種世衡去築青澗城。
為何宋夏戰爭宋朝花費了很多錢,主要就是糧食運輸的浪費。一擔擔糧食從各州縣搬到船上,再用船運到三門峽,再轉上岸,經過幾十里路再下小船,運向關中。再從關中用小車子一步步推到前線。往往運一擔糧食到前線路上民夫得消耗幾百擔糧食,因此最高峰時,一斗在後方只值幾文錢的粟米運到前線,價值三四百文錢,最高時達到一千多文!
正好李元昊攻破金明寨,許多百姓或自發遷徙或被強行擄到西夏境內,餘下的百姓紛紛南逃,延州以北許多耕地荒蕪。青澗城築成後,又有大量百姓來青澗城逃避,正因為有這幾個先天條件,種世衡又將淘汰出來的營田制度搬出來,在青澗城開拓了兩千頃營田,又通商賈,拉攏四周羌人,因此每當夏人入侵,都有羌人自發來通知,每戰有備。
可是第二年種世衡便調到環州。種世衡不在青澗城,宋夏又停下戰爭,逃走的百姓陸續返回家園,營田的弊端便顯示出來。它非是弓箭手田,種田的人是弓箭手本人,多勞多得。也非是屯田,種田的是兵士,軍內所得,軍內分配。
兩千頃的營田,一年獲利巨大,將校哪裡捨得歸還給百姓,甚至強迫百姓租種,又徵收高地租。
范仲淹與韓琦先後上書請求朝廷停止青澗城營田。朝廷也下詔中止。
但問題來了,宋朝養兵花了不少錢,但公攤到每一個士兵頭上的兵餉實際也不多,特別是駐邊很苦的,有了營田,士兵多了一份收益,但收回去了,士兵這份收益就少了,軍心必然不穩。
將營田退民,青澗城一帶有許多羌人,那麼他們不會耕種,而是用來放牧,延州又會缺少部分軍糧。一石粟在後方不過一百文錢,但到了前線可能會在四貫到十貫錢。一退那麼會無形中替朝廷增加許多支出。
於是禁是不能禁,不禁又禍害百姓,那兩千頃營田就耽在哪裡,成了延州最大的雞肋。
第七十六章世仇
李萬元跟了過來,擔心地說:“妹夫,這不大好啊。”
對子是難對子,可是王巨給了半個月時間,牛家二郎對不出來,總會有人能對出來。
如果對出來了,王巨一看到牛家二郎便要作揖,然後迴避三丈,糗就出大了。
“無妨,”王巨笑笑道,若是音韻平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加上金木水火土,也許半個月牛家會請到高明人對出來,但加上意境,恐怕就是請到蘇東坡來,半個月內也對不出。
“二哥,你將來有什麼打算?”
“我將來有什麼打算?”李萬元先是不解,後是發愣。
將來有什麼打算呢?
中進士那是不可能了,就是中舉子都不大可能,繼承家業也不可能了,自家不是朱家,朱家氣不過朱琦的特殊愛好,於是載培朱儁,可自己大哥爭氣啊,已開始做父親的副手。
這種情況下,他只好混吃混喝下去。
“不如你也學習朱二郎,搬到我家住。”
“吃苦?”
“吃個鬼苦啊,”王巨沒好氣地說,自己又請了一個老婦做“小時工”,妹弟都大了,實際能開始正式做家務事,有什麼苦吃的?難道要幫我擠羊奶嗎?
“隨我一道學習。”
“這個好。”
“但切記,不要打擾我。”
別看一個複習,那也不輕鬆的,首先要對學過的經義重新溫習,然後每天還要苦讀各家詩賦,這是自己的短板所在,因此除了讀詩賦,繼續熟悉《廣韻》外,每天還要寫兩首詩,作一篇賦。自己不在張載身邊了,還要繼續堅持下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
不可能指望今年秋闈與明年春闈詩賦能力跟上,但最少得保證湊合。然後帖經墨義再不失分,再從策論是將這個分拿回來,連破三關那就有了希望。
當然策論也要繼續時不時練習,雖然它們是自己的所長。
“看我如何學習的,以後爭取考一個舉子,有了舉子,就等於有了半個功名,對你後半生命運將會產生極大的幫助作用。”
“好的。”李萬元開心地說。
反正王巨家新房子大,前面是三間房,後面是三上三下的木製閣樓,再搬進幾個人都能住得下。
王巨開始看《禮記》,一邊看一邊仔細地回想著《五經正義》裡的註釋,以及張載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