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部分(2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不能讓其受到太多的委屈,但不可重用之,一個太平之州的知州知府就好了。然而蘇轍不同,他才情雖不及兄長,但比較穩固。穩重才是一個大臣的根本。”

“卿與王公所言彷彿,但王公未說出所以然來。”

原先趙頊想調蘇東坡回京修國史,老王感到為難。趙頊看出來了,就說,不用蘇軾,用曾鞏如何。老王說,用曾鞏便好。

人家也是唐宋八大家,文筆不差的。

趙頊忽然突發奇想,問,蘇軾與古人比,與誰更近些。老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頗似李白。趙頊說,不然,李白有蘇軾之才,無蘇軾之學,蘇軾既不修國史,以本官知江州如何?老王說,蘇軾誹謗慢上,不便起用,請陛下三思。

因此才有了趙頊這一句。

而且王巨更公正。

這樣有才情的人也不能慢怠的,但蘇東坡的才情與政治才能無關,而且小蘇穩固,話外之音大蘇就不穩重了。所以能當一個知州,但不能進入中樞擔任朝廷的重臣。

老王也隱隱覺察到了,可沒有說出所以然來,僅是什麼誹謗慢上,缺少說服力。

想到這裡,趙頊心中又嘆息之,如果王巨不與姑姑有著曖昧關係,還讓文彥博抓住尾巴,那就好了。至少各方面的才能,遠在王珪之上的。

“準了,”趙頊又說道。

曾鞏不過是一箇中書舍人,用小蘇代替問題不大,趙頊也就同意了。

實際王巨這時推薦小蘇,是大有深意的,如今朝堂以新黨為主,就如以前王巨都不大注意的蒲宗孟都屬於新黨範疇。其實在另一個時空,蒲宗孟更激進,趙頊嘆無人才,蒲宗孟說,人才半為司馬光邪說所壞。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個個聽信了司馬光的邪說,以至全變成了壞人。但在另一個時空,王安禮得到了趙頊重用。

這個反骨仔聽到後,大怒,於是再三挑唆,又蠱惑御史彈劾其荒於酒色及繕治府舍過制,於是趙頊將蒲宗孟貶知汝州。

然而再府舍過制,能及上富弼與王拱辰那個府舍?

這一條王巨就不知道了,知道了也不驚奇,出自反骨仔王安禮之手,豈不是太正常不過?

因此總的來說,朝堂重臣大半是新黨。

如果是章惇這樣的新黨,王巨最是歡迎不過。

然而這些新黨大多數與他素無往來,特別象謝思溫他們,對王巨同樣排斥著。

只不過舊黨力量不小,所以不會對王巨抱著太大的惡意。

但自己將洛陽耆老會生生拆散掉,舊黨的壓力立即竭減。新黨與他交好的人卻是很少,許多人還是王安石的信徒,自己呢,馬上又要大肆矯正王安石變法中的弊端。

一旦到了那時候,說不定又會產生新的變數。

因此將屬於保守派的小蘇提撥到京城,並且擔任著中書舍人,對王巨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贏得一些溫和派的舊黨支援,最少能緩和這次拆散耆老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至於王巨與小蘇的友情,那算什麼?至少王巨不象大多數士大夫那樣,到處與權貴結兒女親家吧。

“其實彼岸也不錯,”趙頊忽然說道。

王巨卻嚇了一大跳。

其實趙頊還真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是他開始隱隱覺得彼岸的許多制度,應當比宋朝更先進。

這也是王巨所要的效果。

實際很多還在繼續保密之中,比如王巨對彼岸的掌控力度,未來的君主立憲制,還有四大行省與中央行政已經設立。這些都是不能透露的,至少在這五六年當中,絕對不能公開。

不過大半情況,已經對宋朝公開了,趙頊不是傻子,他也在反思,可反思後,卻往往越發地惆悵……

這是好現象,然而王巨也怕趙頊想歪了樓,解釋道:“彼岸與內陸是兩樣的,就象絕對不能將農耕文明管理的方式,代入到遊牧民族去管理,河湟還好一點,屬於半遊牧半農耕文明,如果是全遊牧文明,我朝用農耕文明的管理模式去管理,那就會是一場災難。彼岸也是如此,彼岸那種管理方式如果全部代入到我朝來,也是一場災難。”

“並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彼岸地廣人稀,就這一條,在我朝就做不到了。陛下或者換一個思路去假想,如果我朝不愁耕地,以我朝的經濟,會出現如何的繁榮?再者,海商又利用手中的經濟,以及我朝的力量,再加上彼岸的地廣人稀,又幾乎全是赤貧百姓,有了地則個個能放下身體勞作,於是彼岸似乎比我朝更安定。”

“我朝的力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