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肚子裡的孩子轉了方向,腦袋朝了上頭。
這府上老太爺和老太君坐鎮沒錯,但女人的事兒,男人只能在外頭乾等,老太君身子尚未康復,單四夫人一個年輕的在那照看,聽到這話嚇的僵了身子,回過神把老太君安頓在榻上,趕緊派管家來金明池請顧家大爺和夫人回府。
李氏和皇后娘娘說了實情,此時顧青竹的事兒只能暫時放一放,皇后派了宮裡最穩當的馬車,傅長澤也放心不下,二夫人是他師母,是以跟隨馬車一同去了顧家。
第91章 第九十一回
從金明池到顧府路程算不得遠; 前來報信的正是二房管事,站在馬車前候著的時候,豆大的汗珠兒直往下落; 焦急的不停勾著頭往裡瞧,顧家大爺他們從園子出來時,還心存僥倖; 可瞧見管事那臉色後頓覺大事不好。
顧青竹與李氏同車; 顧家大爺和顧明宏則騎馬先行往府上趕,車簾子被風吹的上上下下飄著,車伕手中的馬鞭不斷的揚起落下; 一路疾跑; 費了半盞茶的功夫趕回了顧府。
李氏好半天才緩了勁兒; 臨下車攥著顧青竹的手; 蹙著眉尖嘆了聲:“等你二伯母平安產子,你的事兒咱們從長計議; 眼下先。。。”
顧青竹順勢扶著她走下馬凳; 衝李氏點點頭:“青竹心裡頭有數,大伯母這會兒千萬別分心記掛著我; 祖父祖母那兒也先不用說; 二伯母和孩子最重要,有甚需要的儘管差我去辦。”
李氏畢竟是顧氏的主母,這種時候便靠她撐起後院了,理了理鬢角的碎髮,路上又聽於媽媽將情況講了遍; 一行人匆匆行至二房,花廳裡一大家子人正愁眉不展的或坐或立,連顧同山和張姨娘都在那等著。
過了晌午,暑氣從地縫裡頭往外冒著,小丫鬟不斷更換著牆角擺的冰盆子,即使如此,顧青竹還感覺渾身不停的出汗,脖頸手心俱是滑膩膩的。
老太君堅持坐了半晌,指尖兒佛珠一顆顆轉著,半闔著眼兒,嘴裡頭還低低為劉氏念著經,但求母子平安。老太爺耷拉著眼皮子,在黃梨木椅上坐定,臉上瞧不出喜怒,顧家四爺開口勸二老幾句,可說完又不頂用,只得愁容滿面的站在門前,想起什麼便去張羅,免得是坐立不安。
又過了會子,四夫人從裡院出來報訊息,她進門抹了把臉上的汗,對老太爺和老太君道:“穩婆說多要幾棵老參送過去,二嫂正存著氣力,下地走動著看能不能將孩子正回來。”
四夫人差不多在產婆剛探查出來不好時,就派人去通知李氏他們歸府,前後折騰去了兩個時辰,眼下險雖險,但羊水破的時間還不算久,劉氏躺了會便被穩婆灌了幾口參湯,正試著走動下蹲,看孩子會不會自個兒爭氣著顛倒個位置。
老太君馬上睜了眼,對身旁丫鬟揮手道:“快去庫裡挑幾棵老山參,順帶著把其他能用得上的也全拿來。”
顧府二老高齡,顧同山又是個未雨綢繆的性子,府上庫裡的藥材架子從來都是滿滿當當,四夫人不敢耽擱,見幾個丫鬟抱著木盒子過來,便領著回了裡院屋子。
顧青竹還未出閣,不能像李氏和四夫人那樣在裡頭幫忙,但也清楚女人生孩子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兒,順當點兒的還要五六個時辰,別的不說,祖父祖母一直在這卻撐不住的。
“祖母,青竹扶您去廂房歇會兒罷。”顧青竹走過去在她旁邊彎了腰,抿抿嘴說道:“祖父平日中午也是睡慣了的,不如先躺著,若有什麼事兒,孫女兒再去喊您可好?”
老太君壓根睡不下,活了這麼把年紀,怎能不知道女人生孩子那就是從鬼門關走一遭,顧同生可是放心著把媳婦交到她手裡的,倘若有個萬一,她這做孃的怎麼去和兒子交待?
顧青竹見她不願,好脾氣的蹲下身子,雙手握在老太君搭在膝間的手上,細聲細語勸著,最後還是老太爺拄著柺棍從座兒上站起來,讓於媽媽將老太君扶到了廂房。
二房忙的雞飛狗跳,家裡主子們均在那盯著,與顧家關係好的程家、盧家都派了人上門送些用的著的補品,顧四爺在前頭待客,傅長澤也跟去幫了會子忙,他以往也曾幫著府上待客接物,辦事牢靠的很。
一晃到了夜裡,丫鬟們在穩婆的指點下扶著二夫人又是走又是蹲,房裡幾乎轉過來完了,最後一摸,孩子的頭是轉了點,可那種程度想順產生下來,簡直是杯水車薪。劉氏嘴唇咬的全是血絲,貼身丫鬟捏著絲帕沾了蜜水兒往她唇上抹,咬著牙實在忍不住哭出了聲。
李氏也是生過幾個孩子的人,吃過苦沒錯,可均算得上順順當當,按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