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洗耳恭聽。
程昱指了指大遼水:“我們便在此處伐木為舟,作勢渡河,同時派數千精銳另覓渡河之地,趁夜渡水。待我軍大舉渡河之時,必然會吸引敵軍的主力圍攻,伏兵即可奏效。”
由於極度缺乏渡河作戰的經驗,我甚至無法判斷這條計策的優劣,只能向各位下屬徵求意見:“大家說說,先生此計可行性如何?”
軍事會議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打破沉寂的是……秦陣,他撇了撇嘴:“麻煩!”
除了蘇葉達,所有人都用不屑的眼光掃了他一眼。
“值得一試。”褚燕表示贊同。
“屬下願為渡河先驅!”拓拔野自薦道。
“實施起來恐怕有些難度。”高順提出意見,“大遼水本就不窄,再有小水於東,連渡兩條河而不被敵軍發覺,這實在不容易。”
“的確。”徐晃附和道。
程昱搖頭,再次指了指大遼水:“敵軍只能把守東岸小水橋口,我軍完全可以先過大水,在小水西岸擺下陣勢。”
“先生說的是,我太過於在意這兩條水的問題了……”我有些慚愧地點頭。當我看到兩條河流並列南流的時候,腦子裡全是如何連續渡水的問題……就算我們從容不迫地渡過大遼水,對面的公孫康也只能乾瞪眼啊!
考慮到此,我立刻派遣斥候查探大遼水上的橋樑狀況。
一個時辰之後,向北偵查的斥候們率先帶回來滿意的結果:“沿河向北約三十五六里,靠近遼陽縣處,有石橋一座,可容雙騎並行。”
“很好。”這正是我希望的結果。
又半個時辰之後,紅日逐漸西沉,另一隊斥候也帶著訊息返回主軍:“沿河向南約五十里,靠近遼隊縣處,有石橋一座,可容雙騎並行。”
我點了點頭,就要在南北方向上做出選擇,卻看到斥候們依然沒有退下:“還有什麼情況?”
斥候班長喘了口氣:“過遼隊縣往南再三里地,大小遼水匯合於一處。”
我一怔,問道:“水勢如何?”
他略微平息了些:“水勢稍大……恐怕渡河會稍有困難,對岸似乎也偶有敵軍往來巡視。”
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如果只知道將部隊堵在橋口坐等敵軍送到嘴邊,這公孫康也只能算是蠢貨一個了。
在對比收集到的情報之後,我率軍向北開進,自遼陽西南的石橋度過大遼水。
如何明目張膽的過橋行為,自然瞞不住對方的眼睛,東岸的大部隊也隨著我們的動作開始移動。
只是……他們移動的速度要慢得多。
我忍不住笑了起來。
“主公何以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