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品上:各州各廳廳長;
五品中:各州文書廳、內務廳廳長;大郡副職,法院、都察院院長;
五品下:小郡副職、法院、都察院院長。
六品(縣處級):
六品上:大郡各處處長,洛陽令、長安令;
六品中:大縣縣令,大郡文書處處長、內務院長,小郡各處處長;
六品下:小縣縣令;
七品(科級):
七品上:大縣副職、法院、都察院院長;
七品中:大郡各科科長,小縣副職、法院、都察院院長;
七品下:各縣各科科長、內務院院長;
八品(幹事級):
八品上:中央各院部幹事;
八品中:州郡各院廳(處)幹事;
八品下:縣各科幹事;
九品(隨聘員吏,即非正式編制的臨時人員):
九品上:資深員吏;
九品中:五至十年員吏;
九品下:新錄員吏。
簡單來說,就是提高了同級部門中司法機關的地位,同時,根據郡縣的大小,其官員的級別也稍有差別——這也正常,誰也不會認為美國總統和索馬利亞海盜自由聯合國總統的地位能一樣高。
然後我讓衛覬把這份方案轉發給吏部,讓賈詡組織人員再研究一下各個級別的官員的工資該怎麼定級。
具體細節就不再贅述,我在檔案上批了幾個大字:“上下差別不必太大,保證基層人員生活,提出方案後由各部共商。”
雖然負責農部的國淵還沒有就任,但這一年的賦稅情況已經匯總上報到我的面前。
“今年收成……好像還可以吧?”我看著檔案上可憐兮兮的數字,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衛覬點頭道:“是,西涼和中原地區,基本都是好收成。”他不等我再問,主動解釋道,“但之前經過主公同意,涼州這兩年並不收繳稅賦,而冀州和兗州的部分郡國,都是後半年以後才佔據的,已錯過了徵收的季節。年中又有多次大戰,比如與袁紹兩次大戰,河東、河內兩郡對西河發起的進攻,太史慈在東郡的一系列行動,張遼、高順對魯國的救援,對泰山的攻略等等,大大小小也有十來次,消耗的糧草可不是一個小數字。而且據屬下所知,不論是洛陽還是地方,甚至都用了賒欠當地世族的方式來籌備糧草……”
“你說賒欠世族?”我一怔。
“沒錯。”
我這才第一次體會到世族對我的事業竟然不是毫無作用……甚至如果沒有他們的默默無聞的付出,我說不定會打不贏這幾場戰爭?
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我的隊伍裡,恐怕已經混入了世族的代言人,而且,他們的影響力會進一步擴大。
我隱隱有些焦慮,卻有沒什麼辦法。
所謂世族的勢力,其實就是一張無形的人情關係網,一起上過學的,一起做過官的,一起扛過槍的,一起騎過馬的……都能算是他們的關係,而我,總不可能將所有和世族沾邊的人斬盡殺絕。
否則,首先重用了他們的我就得第一個去死……
-
進入十月之後,隨著國淵的到任,各院部的骨幹機構相繼正式成立,儘管工作人員還無法完全齊備,但中央的核心機構也漸漸開始步入正軌。
說實話,之前一直覺得我手下的文職已經夠用了,這時候一看各部的官員,才發現……都是大眾臉啊……
包括楊修、淳于壯、韓勝、士孫範在內,這些大眾臉都很年輕,甚至有一部分是這次科舉後直接進來的,比如袁渙、董遇、薛夏。
我頓時覺得自己之前的有些行為有些失策。
同樣是考進來的,名列前茅的孟達、董遇都被分配到地方郡國擔任都尉(改制之後轉為兵處處長),蘇則也只是個縣令,都是第六品的縣處級幹部;而這些排在後面的人……卻直接進了各部院當了第四品的司長?
我只好在這些年輕人的官職前加了“代理”兩個字。
二十歲的司長……你見過嗎?
當然,二十歲的國家領袖,你恐怕也沒怎麼見過……
根據吏部的建議,我對郡國也進行了小範圍的調整,委派徐晃管理剛剛攻打下來的上黨郡,帶兵留駐上黨的秦陣則為副手,留駐趙國的拓拔野同樣掛了太守副手的職位;另外,高順接管了臨近青州的泰山郡,賦閒了一段時間的李肅被我打發去了左馮翊做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