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立業相媲美的重大任務。
所以我要格外慎重,焦急不得。
那就放緩速度,一步一步慢慢來吧。
畢竟,從遇見到現在,也才不過十天的時間而已。而其中的兩天,我還在奔襲之中。
真要找兩個聽話的丫頭,說難不難,說簡單也得多下功夫呵。
想要收益,當然得多投資吧?
這點,倒是千古不變的事實。
第四十章與姑臧城離別
四年了。
殺了韓遂之後,我們將韓遂幾人的首級和屍身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孃親的墳前,上百匹戰馬列著隊反覆踏過。
看著韓遂本就被大姐摧殘得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的屍體在馬蹄的踐踏下化為粉碎,我的腦中一片空白。
這就是傳說中極其俗套的情節麼?
大仇得報後所產生的渾身無力感?
抑或是暫時性的對未來目標與道路的迷茫?
不應該是。
這有什麼好迷茫的呢?
消滅韓遂僅僅是亂世起家的第一步罷了,整個三國浩瀚而又壯闊的畫卷甚至還未曾正式展開,我還未曾遇到真正的戰爭與血腥的殺戮,我迷茫什麼?
沒有理由的。
於是我坦然地選擇繼續。
滅掉韓遂之後馬騰向朝廷正式上表——當然經過龐柔的參謀並加以潤色——表中詳細列舉了韓遂往日的種種惡劣行徑,無非是濫殺官吏無視國法藐視朝廷禍國殃民為害一方,又有先前隨北宮伯玉造反的惡劣前科,之後對朝廷虛與委蛇陽奉陰違,並再次脅迫馬騰作亂三輔,罪大惡極十惡不赦!
同時老爹當然也派出私人使者對董卓及其它重臣捎去自己親切而又恭敬的問候。
朝廷很快就予以答覆,並十分爽快地提升了老爹的官職,因為涼州刺史被韓遂所害,也並未有人實質性取得接任,故而一直懸空至今,而在年前的時候朝廷又下旨恢復了州牧的設定,老爹因為與董卓有過那麼一點關係,又是臨郡的相親,順利地被推舉為涼州牧,順便領了護羌校尉——這個官位經常被羌族人殘殺……並封關內侯、都西將軍。
這關內侯,我還算比較熟悉,好像是比較低等的侯,都西將軍麼……大概是朝堂上那幫人隨興取得名號吧,我就只知道什麼鎮東、平西、徵北、安南等等才是高等大將的名號,不過這事情急不得,咱有了州牧名號的老爹,至少可以名正言順地在涼州大展一番拳腳。
而作為剿滅叛賊的功臣,我、馬岱、龐柔、龐德等參與人士都有不同封賞,在其中當然是長子的我受賞稍多,這個結果當然沒人會有異議——即使韓遂的死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過又因為老爹已是實際上和名號上的一州之主,屬下官職分配基本上已可以隨意了,只要任命時象徵性給朝廷上一次表即可,大概朝廷對於這種表章也不會有人多看兩眼的——這種隨意的任命不包括各地郡守,郡守乃是兩千石的重職,州牧雖然權高一方對郡守也有直接督管之權,可以舉薦,但仍然需要朝廷點頭同意。
作為一名目前忠誠於大漢王朝暫時還不想做出背叛行動的地方官員的兒子,我完全可以理解朝廷的原則。
朝廷原來一直規定的涼州刺史治所在漢陽郡的隴城,漢陽郡是涼州大郡,但是為什麼治所在隴城而不是和漢陽太守都放在冀城裡呢?這讓我有些不解,大概是為了減少一城二主所造成的不便吧。
於是,我們便要告別姑臧城了。
姑臧……我童年的地方,就要離開了麼?
留下了十年回憶的城池,終於拋在了身後。
馬府上下連續收拾了兩天,十五輛大車裝滿家當,浩浩蕩蕩的啟程,開往隴城。
十五輛大車?
是的,十五輛而已。
原本加上從韓遂家裡繳獲的大量物品,其數目遠遠不止這麼少,除去戰後對士卒們大加犒賞分金散銀所費,大半都用於贊助董卓了。
這個道理本來也很簡單:韓遂與老爹算一個級別,對於董卓來說也沒什麼親疏遠近之分,但涼州原本一直是董卓的勢力範圍,十來年內也都在他的籠罩之內,任何官員升遷調移,大多都得給董卓打個招呼表示問候,當然除非你是前幾年的要人親信,比如十常侍張讓是你爹什麼的……
不過……既然你身份顯赫,那就不太可能到這裡來做官。
於是我們就帶著武威、金城兩郡近三萬兵馬士卒,簇擁著馬府的十五輛大車和士卒們的數千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