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看著我。
總體來說,婚後第二日,應該是甜蜜的。
除了有些忙。
“少爺少爺,”趙承屁顛屁顛跑來,“時間到了。”
我如同見到救星一般抱住了他:“你來得好來得好啊。”
受寵若驚的老趙感激涕零:“少爺……”
“你說‘時間到了’?”蔡琰不理我主僕二人的動人感情。
趙承點頭:“是的,夫人。文和先生留下話,今日需要參與朝議,少爺你還要不要進早膳?”
“廢話,少爺我很怕捱餓的!”我這才想起今天六月初三,確實應該入朝,另外似乎這兩天我都不曾履行衛尉的本職工作了……
劍履上朝——哦,我沒有這特權。
慢著,我記得劍履上朝應該是一種恩賜,為什麼三公九卿乃至百官大多上都佩劍了?
這個問題我應該早就發現了,但無人給我解答。
有幾位官吏確實沒有佩劍。
他們的名字依次如下:
荀爽、王允、楊彪、士孫瑞、馬日磾、韓融……蔡邕。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年紀至少在五十歲以上,溜一眼望去,全是白花花的鬍鬚。
我很懷疑他們不佩劍的原因是這種裝飾品實在沒有用處,反而礙手礙腳導致老年人行動不便,尤其是他們需要三番五次的重複坐下站起再坐下再站起這一系列動作。
每次上朝,殿中的官吏數目總有明顯的增加,看來災後重建工作已經順利進行了。
劉協依然精神十足。
自三公開始,諸位大臣開始上奏要事。
在賈詡的提醒下,我才知道今日我竟然也有“要事”需要上奏給皇帝批准。
當百官已經奏完,我才好整以暇的抖了抖朝服,離席而起,站在當中低頭拱手:“陛下,臣下南宮蒼龍司馬令李衡上月坐罪伏誅,空缺已近一旬,臣以為蒼龍司馬令乃南宮重職,應當早日另擇人選,為陛下守宮。”
劉協慣例性的詢問:“馬卿以為何人可當此職?”
“前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乃孫武之後,因事左遷河南令,臣見其勇武不凡,亦有兵法謀略,特向陛下舉薦。”我深深一揖。
“哦?”劉協挺起身子,“孫堅何在?可招上殿來。”
孫堅昂首闊步入殿,大拜在地:“罪臣孫堅,誠惶誠恐,以覲至尊。”
劉協點了點頭,卻並未讓他起身:“方才馬愛卿所言,孫堅封烏程侯?”
“是。”這並不有錯吧。
孫堅伏地:“臣曾隨朱儁將軍擊黃巾,又從張公擊韓遂、邊章,後破長沙賊區星,以軍功封烏程侯。”
“食邑多少?”劉協問。
“食邑五百戶。”
劉協淡淡地笑,那份笑容讓我有些膽顫:“張公,你是否記得?”
張溫拱手:“陛下明鑑,孫堅所言,確屬實情,當年孫堅曾勸臣先斬董卓,臣以為卓當時罪不致死,而未加重責,想到董賊後來如此暴虐,溫深悔當年的心慈手軟。”
劉協點頭:“既是如此,便準馬卿的奏。”
我與孫堅都是叩謝。
“馬卿留步。”他又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