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種在死守幽州,以及整個北伐戰爭之中的作用和功勞是不可磨滅的,他能夠在這種節骨眼上,將蘇牧當成後輩來保護,已經足夠讓蘇牧心生溫暖了。
老種與蘇牧一般,都不喜飲酒,即便逢場作戲,迎來送往,也只是淺嘗輒止,加上兩人都是屍山血海裡摸爬滾打出來的,眉宇間蘊含著淡淡的殺氣和威嚴,實在讓人難以接近。
無論是大名府地方亦或者轉運使司的官員,還是陪同王黼空降地方主持大局的朝廷重臣們,清一色都是文官,與种師道和蘇牧這樣的風格,實在有些格格不入。
老種無論在民間還是在朝堂都有著不錯的名聲,雖然是武夫,但也是熟讀經史的儒帥,若要主動接近,也未嘗不可,只是如今官家對這位老相公的態度並不明朗,更趨向於不滿,又有誰主動去攀結?
如此一來,倒也給了蘇牧和老種一種熱鬧之中詭異的平淡,他們一邊小酌,一邊有一句沒一句地低聲交談,倒也談不上如何掃興。
總之這場形式多於內涵的接風宴,也就這麼走了個過場,蘇牧向童貫請示了一聲,也就沒有住在驛館,而是跟著兄長,回到了蘇瑜的府邸。
王黼最是愛財,生活奢靡,從不掩飾,官家對此也並沒有太多的責備,王黼私底下甚至自比於真宗朝的寇準寇萊公。
寇準是個狠人,曾經壓著皇帝上戰場御駕親征,促成了後來的檀淵之盟,但生活作風頗具文人的放浪形骸,奢靡到了極點。
而王黼自認力排眾議,促成了這一次北伐,在生活作風上比寇準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窮奢極欲。
可在大名府,他卻寡淡得讓人有些看不下去,王黼並沒有佔據大名府宮城裡頭的豪宅,只是在外城找了一處僻靜的宅子,卻給蘇瑜置辦了一處表面平平無奇裡頭卻別有洞天的豪宅。
這分明就是在為以後推卸責任做準備,蘇瑜自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便住在了轉運使司的公衙裡頭。
雅綰兒等人一路風塵,又有身孕在身,雖然長年習武,身子素質出眾,但仍舊有些吃不消,接風宴之時不便拋頭露面,此時見自家哥哥,自是沒有那麼多的拘束。
前番已經說過,大焱朝對官員及其優待,似蘇瑜這樣的轉運副使,會配備廚娘馬伕使喚丫頭等等一干走使僕役,所以早有人將雅綰兒和扈三娘等人接入內宅,好生伺候起來。
蘇瑜讓人伺候蘇牧洗漱一番,又換上乾爽的常服,這才在小廳裡頭小酌暢聊。
兄弟二人的情誼都放在心裡頭,表面上也不會太過造作扭捏,簡單一句問候,一杯水酒,一切盡在不言中,而後相互分享了這些日子以來的經歷,難免唏噓不已。
蘇瑜的情商智商都不比蘇牧差,雖然沒有蘇牧那種穿越古今的長遠目光,但早早就察覺到了王黼等人的陰謀。
但看著這些流民,他彷彿又回到了當初的杭州,即便阻礙重重,他也想真正辦些事實,將賑濟和治理做得更好一些。
大焱至此已經歷經數朝,先皇先帝和留名青史的那些朝臣,已經給治河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不可能生搬硬套。
所以蘇瑜此番接手河北東路轉運副使的工作,更多的其實是實地考察,做出準確的測量,以便朝廷方面做出合理的方案來。
而那位河北東路轉運使據說是蔡京的女婿,眼下還慢吞吞往大名府這邊走著,賑濟災民也就成為了蘇瑜近期的最主要任務了。
在賑濟災民方面,無論是蘇牧還是蘇瑜,都有著極其深厚的個人經歷和經驗,但實施起來也是阻力重重。
首先,河水氾濫之後,房屋倒塌,黃沙淤積遍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清淤以及搶救農田。
蘇瑜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曾經與蘇牧討論過的以工代賑的方案,將這些流民難民都組織起來,讓他們有工可做,自然不會掀起暴亂,而將賑濟口糧作為工錢發放給他們,也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這樣非但能夠賑濟災民,還能夠將人力資源發揮到極致,還能夠儘快完成災後重建的工作,不得不說這個方案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可這樣一來,對賑濟糧的管理和使用就會更加的嚴格,不似單純的賑濟那般,可以讓那些貪官汙吏輕易地貪墨賑災物資,阻力自然很快就四面八方湧了過來。
除此之外,蘇瑜也借鑑了杭州等地的經驗,走動遊說大名府的富戶出面賑災,或捐贈或購買或交換,只要讓這些地主們吐出口糧,朝廷的壓力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但結果是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