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4 / 4)

小說:抗日鐵血執法隊 作者:風雅頌

習慣應稱為南口,但它卻被稱為太和,這是始於太宗趙光義皇帝兒孫以和為核心的治國安邦國策的體現,是處理民族矛盾政策的真實寫照,是趙氏皇室內心的企盼。

現在,抗戰烽火已經燃燒到了山西,作為山西王的閻錫山自然不會坐視曰軍佔領他辛辛苦苦經營半生的地方,況且,太和嶺口是一個符號,是一個有關佔領與被征服的符號。宋代,與遼對峙就是以這裡為界,他閻錫山再無能,也不能學趙匡胤、趙光義哥弟倆,可抵禦外侮是靠雙方實力的,天鎮的丟失,使得閻錫山再次感受到了雙方實力的差距。

天鎮的丟失,使得閻錫山精心炮製的大同會戰化為泡影,沒奈何,只好有準備雁門關會戰。可出乎意外的是,敵板垣師團進攻廣靈,把楊澄源第三十四軍、劉茂恩第十五軍牽制在渾源、東井集間後,即緊追第七十三師,直搗靈邱。在此閻錫山才恍然答悟到:板垣師團主力將循著板垣在一年前強橫地假借遊歷五臺山而親事勘查的路線,進攻平型關,以抄擊雁門山後方。閻錫山決定放棄“大同會戰”,立即盡撤雁北各作戰軍於雁門山以南,依靠恆山、雁門山為側背屏障,東向平型關方面,對侵入靈邱的敵板垣軍主力進行會戰。擬放縱曰軍逾越平型關,誘其深入到砂河以西地區,而後從五臺山、恆山南北發動鉗擊,同時截斷平型關險隘,把敵板垣主力圍殲於滹沱河上游的盆地裡。閻自詡為:把敵人放進口袋裡,給以狠狠的打擊。遂作了如下的部署:1.平型關正面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三十三軍軍長孫楚,指揮第三十三軍(章拯宇讀力第三旅和孟憲吉讀力第八旅)以及高桂滋第十七軍第二十一師和第八十四師,以及從廣靈退下來的第七十三師各部,於靈邱、繁峙間,沿內長城線已設省防陣地,阻止從靈邱西犯之敵,掩護大軍從雁北撤入雁門山南集結。第三十三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