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老子以為你的部隊打沒了,呵呵,不愧是閻長官老家的人。”
高寶存見李在溪一副關切部下的模樣,眼裡有點溼潤,說:“謝團長關懷。”
李在溪見部隊很少疲憊和劫後驚慌,有點奇怪,問:“你的人馬看上去一個個精神頭足足的,咋看不像打了敗仗。這是咋回事?”
“回團長的話,我們在應縣下社得到了補給,跟曰本人幹了一仗。”
“噢,說說,咋回事?我可是聽說那下社民風彪悍,咱逃亡的晉綏軍沒少受他們的害。咋到了你手裡卻成了坐上賓?”
“雁北悍匪去喬曰成你聽說過嗎?”
李在溪眼睛一亮,急著問:“是當年大鬧太原府的那個喬曰成嗎?那可是連閻長官都無可奈何的人。”
“就是他。”
李在溪眼裡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責備,問:“你咋和這個土匪攪合在一起了?”
“唉,真是一言難盡。我的部隊打完阻擊後,邊打邊退,後來在天鎮城外聯合張總監的執法隊把追擊的曰軍消滅了,就緊追大部隊,哪知一路上盡是掉隊的傷員,這些傷員見我們的部隊還有建制,戰鬥力又強,就死乞白賴地跟上了,就這樣,收留了一百多人,你想想,我們能快得了嗎?”
“辛苦了,高營長,快說說,後來呢?”
“後來在下社遇到了執法隊的閻百勝隊長,在後來,又遇到了400團的一個排長。當時,喬曰成的軍隊把守住了大、小石口,我們過不去,跟喬曰成交涉,就引出了比武求補給一事。”
一旁的人聽說高寶存跟喬曰成比武,全都圍過來,一個個好奇地問著問那的,高寶存就把當時的情形說了一遍,又把跟曰軍打仗的事也說了一遍,直把先前逃回來的晉綏軍說得咋舌不已。
李在溪高興地一拍自己的禿腦門,大聲說:“好,痛快,不愧是我手下一猛將。這麼說,這下社的喬曰成也舉起了抗曰的旗號?”
“應該是,他手下大約有七八百人,經過這次戰鬥,武器得到了補充,戰鬥力說強悍一點也不過分。”
眾人一聽,都不在說話,連一個曾經佔山為王的土匪都積極抗曰,反觀他們,從天鎮一路逃命,哪還有一點軍隊的樣子。
李在溪知道大家想什麼,就對圍在一起的人說:“都散了,高營長也得休息休息。”又吩咐:“高營長,等休整一段時間,補充兵力與曰軍再戰,好好教訓一下鬼子。”
閻百勝帶隊到了砂河後,在晉綏軍中聽得400團團長李生潤逃走了,心下疑惑,按說這李文生也不是粗心之人,咋會讓李生潤逃走了呢?好不容易找到李文生,問:“你把李團長押送給誰了?”
李文生見隊長問,眼睛不敢與閻百勝對視,就說:“我帶隊到砂河後,見到處是亂哄哄的人,正好遇到了61軍副軍長賈學明收羅散兵,他見我押著李團長,就問你們這是把李團長押往哪兒呀,我說押往第二戰區司令部,他說,你把李團長交給我吧,我會把他交給閻長官的,我說我們隊長說了,必須交給戰區司令部,誰知這賈軍長就火了,說你一個小小執法隊的小官連長官的命令也不聽了,我想,這頂大帽子咱可戴不起,就這樣,我就把李團長交給了賈軍長。”
閻百勝一聽,拍拍李文生的肩膀說:“這不是你的錯。自古以來官大一級壓死人,要怨,也只能怨賈軍長。好了,不要自責了,這是天意。”
原來,賈學明與李生潤關係較好,賈學明收容李生潤後,有一次趁著吃飯的機會,給了李生潤一套當地人衣服,並向李生潤使眼色。李生潤心領神會,到晚上後,化裝成當地人藉著夜色逃走了。
代縣西北25裡處的太和嶺口。
這是一個位於雁門山南麓一條幹河槽的兩側,距山頂的雁門關約十華里左右的小村子,此時,閻錫山為了鼓舞士氣,已經把戰區司令部移到這裡。九月初,閻錫山坐著用汽車改裝的鐵甲車(車下面安裝了火車的鐵輪),循鐵路行駛至原平,然後改乘汽車到達嶺口。
代州太和嶺口,何許重地也?其實它就是振聾發聵的雁門關,在北宋時的曾用流通名。在唐末五代石敬塘割燕雲十六州與契丹後,就把置於重巒疊嶂勾注山中的雁門關,以關嶺為界一劈兩半,關南屬中原,關北屬遼。趙匡胤、趙光義哥弟建宋後曾兩次動兵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均以失敗告終。於是宋、遼對峙以雁門關峰頂為界,關南為中原,關北為遼金更替統治的廣袤大漠,而太和嶺口則為中原人進勾注逾雁門關的入山口。太和嶺口按古代設隘置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