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一聽明白了,他們昨晚救的人一定是什麼一槍封喉楊勝武,記得當時自己還拿著那個沉甸甸的包袱納悶呢,這下明白了,一定是在混戰中被人打傷了,現在,這人還沒醒過來,知道了是誰就好辦了。
“吳唐,你跟我走。”周炳指著吳唐說。
吳唐見周醫生神神秘秘的,不知要幹啥,但既然人家有事叫咱,一定是大事,於是,就跟著周炳到了後院的一個房間裡,只見床上躺著一個腹部包裹著紗布的人,吳唐一看,此人正是失蹤一天的楊勝武。
◆這是第一部以執法隊為主角的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描寫晉綏軍正面抗戰的小說,同時是第一部為閻錫山槍斃的61軍軍長李服膺正名的小說。你們的點選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我會讓張培梅這個傳奇人物和四大護法活得更加精彩。
第四十四章 孤城奮戰 (11)
吳唐看見此時的楊勝武臉色蒼白,雙目緊閉,似是睡著一樣,看那胸前的厚紗布,想來受了嚴重的傷,心下也感到難過。於是對周炳說:“還等什麼,快通知張總監啊,這麼大的事,他們早急死了。”
“有勞吳唐兄弟親自跑一趟,就說我周醫生救了楊勝武,現在危在旦夕,讓張總監趕快派人來接走。”周炳一抱拳,對吳唐說。
“這是啥話,周醫生能救人以危難之中,我不過是跑跑腿,出出力罷了。”說完,也不多說,趕緊到馬王廟的執法隊駐地。
此時,在馬王廟執法隊駐地,張培梅剛剛休息,就聽外面傳來吳唐的聲音,心下大惑,不知現在這麼晚了吳唐來幹嗎?就吩咐趙岐功去叫吳唐進來。
“張總監,我有楊勝武兄弟的訊息。”吳唐有點激動地說。
“哦,快說,小楊現在在哪裡?”張培梅一聽有楊勝武的訊息,失去了平時的沉穩。
“在東街的一個叫濟世堂的私人診所,主人叫周炳。楊兄弟前胸中了一槍,子彈已經讓周醫生給取出來了,可由於傷勢嚴重,現在還處於昏迷當中。”
“快,吳兄弟帶路,前往濟世堂。小趙,你通知衛生員,叫他也來”
幾個人在吳唐的帶領下,從馬王廟駐地往濟世堂趕,好在整個天鎮縣城也不大,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濟世堂。
周炳見吳唐領著幾個人來了,寒暄了幾句,就趕緊把他們領進了後院的房間裡。此時,重傷在身的楊勝武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回到了代縣鹿蹄澗村。鹿蹄澗村背依勾注山(也稱雁門山,屬北嶽恆山山系),有澗水自山中流經村旁;面對五臺山,有臺頂積雪終年可見。西北方不遠可出雁門關,正南方不遠可渡滹沱河。這裡西去代縣城四十五里。楊家祠堂正殿門前有一尊高二尺的怪石安放在四尺高的石座上,外形像一塊玲瓏剔透的太湖石。石上雕有一隻帶箭的梅花鹿,旁鐫“泰定元年”字樣(“泰”字已不清)。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鹿蹄石。據《代州志》、楊家族譜記載和楊族世代傳說,元朝初年,楊業的十三世孫楊友和他的弟弟楊山,率軍屯墾於留屬村(在今代縣城東)。一天,二人外出狩獵,行至馬峪河(在今繁峙縣雁頭地界),忽遇一隻梅花鉅鹿。楊友張弓搭箭,射中鹿蹄,鹿帶箭而逃。楊友、楊山策馬緊追,追至聯莊(今鹿蹄澗村),鉅鹿以頭觸地,頓時失蹤。楊氏兄弟急令親兵在鹿沒處挖地三尺許,發現一塊怪石,上面現出一隻梅花鹿的形象。遂將此怪石攜回,經加工雕飾留作紀念。一後來,楊家認為“鹿”與“祿”同音;鹿之所入處,必為祥瑞之地,因此便遷到聯莊定居,並改村名為“鹿蹄箭”。後因村子左右各有深澗,遂又改名為“鹿蹄澗”。鹿蹄澗楊令公祠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祠對面樓臺三間為祭臺,上有“頌德樓”題匾;調堂門前築臺階二十四級,階下有石獅一對蹲踞左右。祠門三間,每間前簷各懸金字巨匾一面,中書“奕世將略”,左書“一堂忠義”,右書”三晉良將”。門楣上立一盤龍藍底大匾,上有“忠武祠”三個金字。“忠武”乃楊業戰死後,宋太宗皇帝給予他諡號。祠門內側高懸木匾一塊,上面抄錄了北宋皇帝關於楊家的誥敕十篇,其中有贈楊業太尉中書令一篇,加封楊延朗開國公誓券一篇,給楊延朗敕旨六篇,給楊宗保、楊文廣敕書各一篇。後院,有正殿五間,中額書“忠勳世美”。廊前雙柱上有一副木刻金字楹聯:“豐功偉烈著邊疆,勇冠千軍稱無敵;浩氣英風留古塞,聲威萬代佩長城。”廊兩廂還有元以來石碑四通:一為元天曆己巳年(1229)趙鶴鳴撰龍虎衛上將軍楊友碑;一為楊族世系牌,碑陽為趙鶴鳴所撰《題世將楊族祠堂碑記》,記述了楊懷玉以前的世系及楊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