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希望內閣要明白此等的事宜,要注重民間之輿論導向,要注意看看那些士大夫、商賈和百姓關心什麼,說的是什麼,要採取各種各樣的辦法,將朝廷所做的決定和事情,轉變為士大夫、商賈和百姓擁護的事情。”
“大明各地出現的變化,朝廷大軍在遼東獲取的勝利,都可以納入其中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朝廷究竟做了一些什麼事情,不要認為百姓是愚鈍的,讓老百姓知道一些事情,對於朝廷是有著很大好處的。”
“今後朝廷對官吏之懲治,必須要謹慎,可對於那些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以及妄議朝政的官吏,必須嚴懲,且要以邸報或者其他的方式詔告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事情之緣由,讓這些被朝廷懲治之官吏無地自容,結黨營私之事情,更是需要強力打壓的。”
“內閣不要總是想著埋頭做事情,要知道抬頭看路,要掌握大的方向,朕給與了內閣足夠的權力和權威,內閣就要真正的體現出來權威,今後朝中不允許出現隨意攻擊內閣的事宜。”
“朕需要特別強調一點,那就是風聞奏報的事宜,朕說過,廢除風聞奏報,凡是牽涉到懲處官吏之事情,由都察院處置,有殺人犯科之事,由大理寺審理,牽涉到朝廷三品以上官員,都察院報到朕這裡來,需要內閣商議的,朕自然會做出決定。”
“朕既然廢除了給事中之職務,態度就是明確的,想著揭發官吏貪贓枉法事宜,可以給都察院寫去信函,若是想著誣陷,或者是背後施放暗箭,一經發現,一定要嚴懲,朕認為這不是小事情,這牽涉到個人品質之問題。”
。。。
皇上的這番話語,很快在朝廷傳開。
連內閣都不會想到,京城之內的輿論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顛覆,皇上之威望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內閣的權威也逐漸樹立起來了,而以前的東林黨、復社和應社等等,早被讀書人徹底拋棄。
第九百三十一章團結還是分裂
代善估計是不錯的,回到瀋陽之後,皇太極開始著手整頓滿人權貴集團了。
其實滿人權貴集團之中,已經出現了很多的議論,這種議論表面上看不是針對皇太極的,主要的矛頭指向了范文程,認為范文程用心險惡,給大清國出了一些壞主意,導致大清國這些年遭受到了很多的損失,這之中就包括此次大清國與大明朝廷議和,主動讓出了廣寧和西平堡等城池,讓明軍徹底佔據了遼河以西的所有地方。
可惜皇太極一點都不糊塗,也絕不會採取轉移矛盾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皇太極是強勢的,其與父皇努爾哈赤一樣,都是開創性的人才,大清國是皇太極一手建立起來的,這期間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難以理解到的,皇太極對於大清國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決不允許有人損害大清國的利益,也不會允許有人威脅到他皇權的威嚴。
滿人權貴攻擊范文程,骨子裡是直接指向皇太極的。
要知道不管范文程提出來什麼樣的建議,最終都是皇太極採納,若是皇太極不同意,這些意見建議是不可能實施的,偏偏這些滿人權貴,攻擊的範圍太寬了,包括皇太極採取的有待漢人的政策,都開始提出來反對意見了。
這就觸及了皇太極核心的權威了。
代善回到瀋陽的時候,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皇太極這段時間情緒很不好,身體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已經有些日子沒有在大政殿出現,這導致滿人權貴的議論更加的頻繁,已經到了氣勢洶洶的地步。
皇太極上一次在大政殿召集諸多的滿人權貴,是專門商議多鐸、阿濟格、阿達禮和碩託誣陷代善的事宜。當時的確在滿人權貴之中引發了震動,不過皇太極沒有要求滿人權貴議論如何處置的事情,也沒有專門的處理這些人,濟爾哈朗以及多爾袞等人是明白的,皇太極之所以沒有馬上處理這件事情,是想著讓大清國穩定。想著讓議和的事情順利進行下去。
可惜的大部分的滿人權貴不知道其中的奧妙,還以為皇太極是默許了多鐸等人鬧事的行徑,故而議論更加的多起來,且他們的動作愈發的過分,開始公開的攻擊朝廷之中的漢人,范文程是首當其衝的。
代善回到瀋陽之後,閉門不出,碩託和阿達禮等人前來請安,也被他擋在了府邸外面。
就連多鐸和阿濟格等人前來請罪。代善也是避而不見。
老資格的代善,早就從不同渠道得到了瀋陽的諸多訊息,他認為皇太極不是真正的身體不舒服,大清國與大明朝廷議和之後,大清國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