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好的興旺的景象,皇上一定是非常高興的,偏偏鄭勳睿對這一切不以為然。
皇上開口詢問的事情。是遼東之戰傳開之後,京城是什麼反應。
徐望華稍稍愣了一下。馬上開口了。
“啟奏皇上,遼東之戰朝廷大軍獲取勝利之後,內閣立即將此訊息明文告知天下,京城百姓對此是欣喜異常,茶樓、酒樓之中都在議論此事,朝廷大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完全收復了遼西所有地方,讓百姓對朝廷有了更大的信心。。。”
徐望華髮現,這一次皇上聽的非常仔細,這裡面的原因,他真的是有些不明白了。
徐望華說完之後。皇上慢慢開口了。
“諸位也許感覺到奇怪,朕回到了京城之後,對於各地出現的興旺景象,不是特別在乎,偏偏對百姓之情緒情有獨鍾,這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其實不然,諸位要清楚,我大明百姓能夠休養生息,我大明能夠國富民強,這是朝廷之奮鬥目標,更是各級官吏應該要做的事情,若是官吏做不到這一點,那才是奇怪的事情,朕會毫不留情的予以懲處。”
“至於說朕關心百姓之情緒,這絕不是小事情,諸位很清楚,東林黨、復社和應社的影響還是存在的,朕以前多次說過東林黨、復社和應社存在之弊端,其他不說,楊廷樞就曾經是應社之領袖,朕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顧憲成萬曆年間創立了東林書院,為什麼能夠在短短几十年間,席捲大明天下,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這一點需要諸位深思。”
“東林黨人的目的實實在在,就是想著獲取到權力,就是想著能夠影響和左右朝政,這麼多年以來,東林黨人做了很多的事情,若是他們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朕絕不至於不允許他們之存在,可惜東林黨人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的目標,朕仔細分析過,要說他們是為了國富民強,可他們沒有具體的措施,要說他們完全是為了自身之利益,天啟年間他們與魏忠賢拼死鬥爭,甚至拋卻性命不顧,也不能夠說是完全為了自我。”
“不管是百姓,還是士大夫和商賈,他們都是想著效忠朝廷的,可他們依靠的朝廷,必須是強有力的朝廷,遺憾的是,先皇期間,朝廷羸弱,無法讓人心服。”
“這輿論之問題,朕歷來都是重視的,不僅僅是現在,今後朕也要重視,朝廷之中曾經有一種很奇怪的情況,那就是不少的文臣,希望能夠被廷杖,為此不惜頂撞皇上,不惜罵內閣,且他們被廷杖之後,得到了諸多讀書人、士大夫的吹捧,反而更加的有地位,聲望更加不一般,更有一些被削職為民的官員,得到了高度的吹捧,儼然之間就是聖人了。”
“這是對朝廷的藐視,更是對皇上的蔑視。”
“此等的例子,朕不想多說,諸位都是清楚的,為什麼出現此等的情況,朕認為,這就是輿論導向出現了重大的問題,士大夫階層、官吏階層左右了輿論,凡是皇上反對的事宜,包括內閣反對的事宜,他們都是贊成的,這就導致了皇權與臣權的完全對立。”
皇上說到這裡的時候,乾清宮裡面異常的安靜。
皇權與臣權之間的鬥爭,大明朝廷自始至終都是存在的,特別是正德年間之後,這種鬥爭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無數的文武大臣為此前赴後繼,而皇上無奈之下,依靠內閣或者是依靠太監,與文武大臣鬥爭。
這也就是為什麼魏忠賢能夠權傾朝野。
說到底這是體制上面存在的問題,可鄭勳睿將此歸結到輿論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也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想要從體制上面徹底改變皇權,這樣的事情鄭勳睿是絕不會做的,那是自掘墳墓,況且每一個先進的體制,都是要與時代結合起來的,現在的情況之下,對體制進行變動,會讓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勢瞬間崩塌。
從輿論上面著手,那是最好的辦法,在如今的情勢之下,樹立起來強權政治,樹立起來個人的權威,推動各項事業朝著前面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鄭勳睿異常重視輿論之導向,他需要樹立起來個人的權威,他需要用這種強有力的個人權威,掃除朝廷之中一些奇怪的傾向。
鄭勳睿是絕對有著如此實力的,儘管說現如今還是大明王朝,可是這個大明王朝,與之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不僅僅是管理體制上面不一樣,而且以前朱姓的王爺全部都被撤銷了封號和封地,朱家的江山已經變成了鄭家的江山。
鄭勳睿可謂是透過自身絕對的實力,顛覆了朱家的江山,所以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個人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