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部分(2 / 4)

小說:明末傳奇 作者:向前

剿滅大清國之後,才會騰出手來對付的。

皇上的目的是要求草原暫時穩定,不要出現大的波動,這樣對朝廷是有利的,崇禎年間。朝廷就曾經因為兩線作戰,而無法支撐。

鄭錦宏正是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的。

朝廷大軍在豐鎮全殲了八旗軍最為精銳的騎兵,這個訊息很快將在草原部落之間傳開,察哈爾部落應該是最早獲知情況的,因為他們派遣的馳援八旗軍的騎兵,被朝廷大軍打敗,一部分騎兵還被生擒。

鄭錦宏這樣做,其實是避免出現再一次的征伐。

在草原作戰,其艱苦程度遠遠大於關內。草原很多地方都是荒漠,或者是一望無際的草地,其地形過於的複雜,危險時時刻刻都存在,豐鎮之戰,讓鄭錦宏實實在在感受到了。

所以能夠震懾察哈爾部落,讓其暫時臣服,也是最好的辦法。

瑞元三年的春節。鄭錦宏率領大軍在豐鎮度過,大同府知府派遣人員。將大量的糧草以及肉食送到了豐鎮,鄭錦宏也明確告知了大同知府,必須將豐鎮納入到大同府直接的管轄之下,在這裡設定相關的部門,管理商貿以及民生事宜。

相關的工程,春節之後隨即展開。大同知府按照鄭錦宏的要求,在這裡專門修建城池,而修建的城池是原來豐鎮面積的三倍之大,後來豐鎮成為了草原部落與關內互市的最為重要的城池,城內異常的繁華。在數年之後,朝廷決定設立豐鎮縣。

正月十五,察哈爾部落首領派遣的使者趕到了豐鎮,專門向大明朝廷請罪。

八旗軍一萬騎兵被全部殲滅、大清國豫親王多鐸被生擒的訊息,早就傳到了察哈爾部落首領這裡,部落首領有了大禍臨頭的感覺,其實草原的諸多部落,早就感受到了大明王朝的逐漸強大,也隱約的知道,大清國肯定會被大明朝廷徹底剿滅的。

草原部落這種感受,在遼東之戰後愈發的明顯,原來只有鄂爾多斯部落表示對大明朝廷的完全效忠,且將部落的繼承人送到大明京城去學習,且鄂爾多斯部落首領明確表示,其控制的草原地域為大明國土。

遼東之戰後,土默特部落和吐魯番部落等都派遣使者,前往大明京城,商議徹底臣服大明朝廷的事宜,還有不少的部落,雖然沒有明確的表態,但也透露出來派遣使者到大明京城的意思了。

此番的豐鎮之戰,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分水嶺。

當初的遼東之戰,被大明軍隊剿滅的八旗軍,絕大部分都是漢八旗,而戰鬥力強悍的滿八旗和蒙八旗,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可這一次不一樣了,一萬最為精銳的夢八旗騎兵,被大明軍隊徹底剿滅,大清國驍勇的豫親王多鐸也被生擒,這說明大明軍隊的戰鬥力超強,若是大明朝廷真正想著攻擊某一個草原部落,其根本無法抵抗。

也就是從豐鎮之戰開始,不少尚在猶豫的草原部落下定決心,臣服大明朝廷。

最先向大明朝廷請罪的,就是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部落在草原的勢力是不一般的,元朝的時候,察哈爾部落被譽為草原的黃金家族,居於蒙古宗主部的地位,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明朝,後金崛起之後,大力扶持科爾沁等部落,讓察哈爾部落的力量有所削弱,不過後金知道察哈爾部落在草原上的影響,還團結其部落首領,且在蒙八旗之中,留給了察哈爾部落一席之地,其部落首領也被大清國冊封為蒙古王爺。

察哈爾部落首領不顧大清國的感受,不顧自身為大清國冊封的蒙古王爺的事情,派遣使者向大明朝廷請罪,這樣的事情是震動整個草原的。

察哈爾部落前往豐鎮請罪,攜帶了大量的禮物,包括黃金白銀以及牛羊等等,部落首領知道鄭錦宏的身份,人家身為大明朝廷內閣大臣,說出來的話肯定是算數的,要是察哈爾部落在如此情況之下還和大明朝廷對著幹,恐怕真的會被滅族的。

鄭錦宏在接受了察哈爾部落的請罪和臣服之後,率領將士返回京城。

皇上在草原準確確定的新規矩,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完成的,這需要滅掉大清國之後,才能夠騰出手來實施,皇上的意圖是蒙漢融合,讓蒙古人進入到大明朝廷做官,讓朝廷選派的官吏到蒙古去管轄,同時遷移漢人進入到蒙古草原。

鄭錦宏歷來崇敬和敬佩皇上的想法,對於皇上如此宏偉的計劃,他沒有絲毫的懷疑,認為這個目標一定能夠達到。

這麼多年過去了,只要是皇上想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返回京城的途中,多鐸死了。

倒不是鄭錦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