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2 / 4)

小說:驛唐 作者:風雅頌

阿史那思摩點點頭,道:“末將定不辱使命。”

諸將看到秦瓊指揮的千餘士卒已經將頡利大營的大門打的搖搖欲墜而且殺傷突厥百餘人,心中大喜紛紛請戰,想趁機全線突進殺突厥人一個大敗。

李世民卻堅持不許。

諸將心中納悶紛紛將眼光投向李元吉。李元吉也想詢問李世民為何不大舉出擊,只是先前他與李世民就出戰與否上產生分歧,眼前的結果令他很沒面子,他如何好意思詢問。

秦瓊本來想鼓舞士氣一舉將營門攻破。孰料,頡利大營中忽然傳來一聲大呼,“頡利大汗遣使求見秦王殿下。”秦瓊不敢怠慢連忙派人將訊息傳回去。

李世民得到頡利遣使求見的訊息略一思忖,下令道:“前鋒且退牢守營門謹防突厥人偷襲。將使者帶上前來。”

秦瓊接到命令指揮士卒後退丈餘與突厥士卒脫離接觸,列好陣形嚴陣以待。

阿史那思摩孤身從唐軍士卒中讓開的一條小徑中穿過去,徒步來到李世民面前長揖道:“阿史那思摩拜見秦王殿下。”

“夾畢特勤,頡利可汗派你來所為何事?”

阿史那思摩道:“大汗遣末將來向秦王殿下請和。”

李世民冷笑道:“請和?眼下孤已佔盡上風,換作是特勤你會同意請和嗎?”

阿史那思摩笑道:“殿下,若真換作是末將,會。”

李世民身邊的諸將聽了立刻大怒,不過李世民治軍極嚴,他們心中雖怒卻也不敢妄自插言。

“哦?”李世民道:“為何?”

阿史那思摩道:“你們漢人有句老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想必殿下也明白當前的局勢。眼下的確是殿下佔據上風,但若大汗鐵了心與殿下一決雄雌,縱然殿下能取勝,只怕也是慘勝。到時殿下面對的可是養精蓄銳的突利可汗。”

李世民冷笑一聲道:“突利與我乃結拜兄弟。”

阿史那思摩道:“頡利大汗與突厥可汗乃是親叔侄。”

李世民反問道:“既然如此,為何不見突利可汗出兵助頡利可汗?”

阿史那思摩道:“親叔侄尚且不相助何況是結拜兄弟?殿下又怎能保證突利可汗不會坐收漁人之利?”

李世民看到弓拉的差不多了,便道:“特勤說的有道理。”

阿史那思摩聽到李世民如此說,知道講和的事有眉目了,便道:“這麼說殿下答應講和了?”

李世民道:“不知頡利可汗準備如何講和?”

阿史那思摩道:“大汗撤軍並與大唐簽訂友好盟約。”

李世民思忖了片刻,道:“大唐與頡利可汗早有盟約,若頡利可汗遵守盟約你們如何會在此地?”

阿史那思摩面色一紅,訕笑道:“殿下明鑑,草原連年天災牛羊暴死無數,大汗的確有難處。況且若說毀約破盟只怕也是大唐在先吧?”

事實上早在李淵太原起兵之初的確與頡利訂過盟約。只是那時李淵勢弱,所以盟約中的條款對李淵極為苛刻。直到武德六年後,大唐先後滅掉了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站穩了腳跟,便不再遵守盟約,甚至斷絕了與突厥的貿易。不過這盟約原本就是實力的體現。盟約雙方的實力發生變化,盟約就只是一張廢紙而已。

眼下李世民的目的是逼迫頡利撤軍,所以也無心在這些枝節上反覆糾纏,便道:“此事一言兩語也難分是非。現在若要簽訂盟約還需邀突利可汗一起商談。不過頡利可汗是否應先撤回大軍以示誠意?”

PS:看了《貞觀之治》第9集,其中那段秦王百騎退突厥的劇情實在太差了,比老蕭寫的差遠了。不信的可以看看。

第九三章 楊文幹是幹啥的?

頡利接到阿史那思摩的回稟立刻下令撤軍,然後派遣阿史那思摩與突利、李世民商談簽訂盟約之事。

他們如何簽訂盟約暫且不談。且說柴紹這邊。突厥入侵柴紹接到李淵的旨意,於七月十二日率右驍衛萬人火速前往歧州坐鎮。七月十五日柴紹率軍到達歧州,立刻下令城外百姓就近入城躲避突厥人,同時整頓軍務招募民夫加強城防嚴防突厥襲擾。李潛被柴紹臨時任命為旅率,帶兩百府兵為斥候,四處探出突厥人的動向兼清掃小股突厥賊寇。

李潛對突厥人侵擾中原殺掠百姓的行為恨之入骨。這次有機會上陣殺敵自然十分賣力。從七月十五開始,他便帶著兩百府兵飛馳在歧州的每個角落,如警惕的獵犬一般用盡一切手段捕捉敵人的蹤跡。若發現突厥大股軍隊則立即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