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3 / 4)

小說:驛唐 作者:風雅頌

郎中?”問出這句話李淵就後悔了,若是玄武門之變前他如此問還有些份量。而現在他已被李世民架空存粹是個擺設。只怕問了也是白問。

沒想到李世民並未將李淵的詢問當成廢話,解釋道:“駕部郎中的職責不僅要負責軍馬畜養還要負責驛傳事務,職責非常重大,臣以為需要精幹之人方能擔任。李潛雖然年輕不過才幹過人屢立功勳,且是驛卒出身熟知驛傳之事,臣認為他能勝任故而懇請陛下讓其擔任駕部郎中。”

李淵聽了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不知諸卿如何看?”

裴寂第一個道:“陛下,臣以為李潛雖然功勳卓著然而太過年輕,且京中任職者需熟悉政事,李潛一直在軍中任職,對政事不熟悉出任駕部郎中不妥。”

裴寂的老對頭蕭瑀原本對李潛轉任駕部郎中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且因為麥紫瀾的關係,他覺得李潛在京中任職更好一些,可以促進小夫妻的感情。可聽到裴寂如此說他心中頓生不滿,遂緊接著道:“陛下,沒有人能生下來就熟知政事,李潛年輕是不假,不過這正是他長處。年輕人學習東西快且有幹勁,只要他熟悉了政務日後豈非能更好的為大唐效力嗎?”

房玄齡熟知李潛與李世民之間的交往,早知道李世民的心意,遂朗聲道:“臣同意蕭尚書所言。李潛雖然年輕但才幹非常,假以時日必能成為棟樑之才。”

封德彝道:“臣以為李潛一向在軍中效力,這幾年屢立功勳斬獲頗多。此刻突厥、吐谷渾對大唐虎視眈眈,軍中正是用人之時,李潛若在繼續留在軍中效力可堪大任,若調任駕部郎中是否浪費了他的勇武?”

封德彝說完,朝臣中立刻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很多官員都連連點點頭,認同他的說法。

李潛見狀暗自詫異。他一直以為朝堂應是莊重肅穆之地,朝臣應該遵守紀律,不得私下議論不得大聲喧譁,想要發言必須得到陛下的准許。那曾想眼前的景象與他想的根本不一樣。不僅朝臣們可以隨便發言而且還私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根本不理會李淵和李世民的臉色。

其實他哪裡知道,唐朝是政治最為寬鬆的時代,只要是有資格出席朝會的大臣都可以在朝堂上暢所欲言,即便是直接批駁皇帝也不會被人視為不敬。相反還會被認為是忠貞直諫。偶爾還有不同見解的大臣相互論辯甚至是大臣與皇帝論辯,論辯到精彩處,大臣們還會用朝笏擊掌來為他喝彩鼓掌。

李世民道:“軍中勇武之士多的是不差李潛這一個。且封尚書以為李潛只是勇武嗎?外傷急救之法、馬蹄鐵、摺扇,這些豈是單純的勇武所能創造出來的?”

封德彝聞言道:“回太子,李潛所創的這些臣都知道。只是這些與李潛轉任駕部郎中並無任何關係。駕部郎中的職責無非是畜養軍馬保證驛傳通暢,只需一個熟悉政務運轉的人即可勝任,臣以為李潛才能出眾擔任此職恰恰浪費了他的才能。”

杜如晦面帶譏諷之色道:“封尚書認為以李潛的才能該擔任什麼樣的職務才算合適?”朝臣們聽到杜如晦的質疑,議論聲更大了。

封德彝則一時語塞,頓了片刻才道:“臣只是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何用人乃是陛下的職責。”

李淵點點頭,道:“太子以為呢?”

原本就是李世民提議李潛出任駕部郎中,現在李淵如此問,分明是皮球踢給他看他如何處置。同時也讓李世民知道身為皇帝並非只要自己想便能隨意決斷。若是朝臣們反對,一意孤行只會將事情搞的一團糟。

李世民當然也知道這些道理。以前他當秦王時就經常與僚屬商議。只是那時他身邊的僚屬與他都是一條心,雖然會有爭辯但都是為了更好的把事情做好。現在卻不一樣了,這些朝臣中還有許多與他並不是同路人難免會與他唱反調。特別是以裴寂、封德彝為代表的武德舊臣。李世民雖然強勢,但治理國家不是他一個人能幹的了的,必須要依靠手底下的大臣,因此他也不能罔顧大臣們的意見一意孤行。李世民想了想道:“既然大家的意見還沒統一不如就庭議吧。諸位可以各抒己見,待達成一致再說。”

李世民此時要求庭議除了想聽取朝臣們的意見,還有更深層的目的。一個從正五品上的駕部郎中並非什麼位高權重的大員,李潛的任命即便今日不能透過庭議他也沒什麼損失。因為他還能累功升中郎將,那官職可是四品比駕部郎中還要高,日後有機會一樣能轉任駕部郎中。所以李世民準備將這次庭議當成一次試驗,看看朝臣中有多少是真心為國,有多少是趨炎附勢,還有多少是貌合神離。

李世民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