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個荒涼的小島,既然是征服了,就沒有必要再投入過多的精力了。而且日本距離遼東很近,從日本撤回來的大軍,很快的就可以在遼東方向展開對乃顏的攻擊。
於是在最後的掠奪燒殺之後,元軍已經盡數由富山灣直接從海上撤回到了奚關總管府,從哪裡抄近路直擊乃顏的側翼。
北條時宗經過偵察後,得知元軍已經撤出
才由北海道乘船返回鎌倉,準備重整日本江山,迎持走的天皇陛下。但是回到鎌倉後,發現經過蒙古軍這一次侵略,日本國民損失竟達六成以上,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都是受到凍、或者飢餓而死的,很多森林植被被蒙古人砍了取暖或者是毀去紮營,城堡的毀壞率基本上達到了八成以上,作為日本的京都,包括寺院僧人在內,活著的只有不到一萬人而已,所有能夠被帶走的都被帶走,能殺死的,都殺死了,空蕩蕩的京都已是“頹垣滿目”,多成荒墟。
城郊的良田都已經長滿了枯草,在人血的滋潤下,估計短期內就算是能種出糧食,也無法食用,因為害怕瘟疫的傳播,北條時宗從鎌倉慢慢率領著人馬往京都的路上看到的竟是滿目荒涼,心裡一直鬱郁不歡,等到了京都看到京都的慘狀之後,竟然是口吐鮮血跌下馬來,從此一病不起。
剛剛三十二歲的北條時宗,在北海道仍然是沒有放棄的操練軍馬,修繕戰船。想著有一天能反攻回本州島上,但是現在回來了,卻是再日本到處可見的慘狀下,瞬間衰老的像是六十歲一樣的年紀,就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沒有了他的雄心壯志,所以往大宋迎回天皇的事情一直都沒有成行,看到自己家族內業沒有人願擔當迎回天皇的重任,因為他的病重,對於六波羅探題也漸漸的失去了控制,六波羅探題乃是鎌倉幕府繼京都守護之後,在京都的六波羅地方所設的行政機關首領,主要的任務是監視朝廷、統轄西國的御家人。
失去了對於御家人的控制,有沒有了天皇在身邊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鎌倉幕府可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了,在這個時候。將軍惟康王又私自領兵參拜了鶴岡八幡宮。無可奈何之下,北條時宗終於決定立後深草上皇的長子為伏見天皇。支援後深草上皇施行院政。
後深草上皇和見天皇本來也沒有隨同北條時宗去北海道,但是卻被持明寺院隱匿到了安全地點保護了起來,被支援上臺之後,後深草上皇和伏見天皇知恩圖報,極力迎合幕府的旨意,派皇子久明親王為將軍,去鎌倉加強和幕府之間的聯絡。
北條時宗透過負責關東務的近臣要求朝廷解除惟康親王右近衛大將之職,並立為親王。這雖然是破例的事,但是還是被後深草上皇和伏見天皇接受了。十二月初二,受封親王的旨意到達。惟康親王成為二品親王,允許帶劍,但被解任了右近衛大將一職。
惟康親王三繼承將軍之位,到現在雖然已經過了二十一年,不過才二十三歲而已,卻要被勒令出家,惟康親王回京後,在嵯峨隱居。十二月二十六,落髮出家,這個前大將殿,每日只能青燈古佛相伴,過著寂寞的生活。
他心裡當然是不甘心落個如此場,也不願意皇統獨落於持明院一派。
於是就派遣親信,透過來商賈往大宋送去日本國內的訊息,請求龜山上皇和後宇多天皇的迴歸。因為北條時宗這樣做,並沒有取得上任天皇的授權,屬於非法之事,是有很多人對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看不順眼。
只迫於北條時宗的威懾,不敢出聲而已,但是雖然不敢出宣告言。暗地裡動作確實不少,在短時間之內,龜山上皇和後宇多天皇接到了多宗密報,也顯得不安起來,才想起了大宋當時的承諾。求助於陸秀夫等人,卻因為忙於政事堂和政務院的籌備,只能將此事在政事堂作為議題商討,最後還是交與姜明全權處理。
就是要等待這個機會,北條時宗的命已經不長了,在自己所經過的歷史中,明年就會嗚呼哀哉。而且伏見天皇既然已經立起來了,那麼也是時機送龜山上皇和後宇多天皇父子二人回國奪取政權的時候。
在其的打算中,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準備將日本南北朝的時間提前發生,那麼更利於大宋以後對日本的控制。只要能夠控制了日本,那麼對於高麗、遼東等地就可以造成相對的威脅,元朝的水軍發展大計就更加不可能實現了,而且透過在日本的中轉,大宋的軍隊完全可以實現迂迴至元軍的腹地展開跳躍式的攻擊。對於以後的統一大業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