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1 / 4)

小說:貧道混初唐 作者:理性的思索

這讓麥仲肥感覺太累,王玄策這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幫手回京已經迫在眉睫。而且漠南的小字輩都已經長大,也該是他們鍛鍊鍛鍊的時候了

第205章 洗牌

江唐初的官場格局非常有意思,皇帝要釋出什麼新的政 須要八個宰相級大臣裡一半以上透過,而宰相級的大臣提出奏議卻要朝裡五品以上大臣的一半以上同意,一個政令能否頒佈,決策權又在皇帝手裡。這就和鬥獸棋一樣,是一個迴圈。所以誰的勢力大,誰就有話語權。就控制了表決權。這就是為什麼長孫無忌能把持朝綱的原因。

現在朝裡的情況就是李治有否決權,長孫無忌有表決權。如果齊心合力的話那什麼都不再話下,但要是滿擰的話,那雙方什麼也做不了。可國家機器卻需要正常運轉,所以不管是李治還是長孫無忌對很多事情上,只能互相妥協退讓一步。否則這國家非亂了不可。

麥仲肥現在要應對的就是長孫無忌控制的這股力量,培植自己勢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拉攏中間力量。所謂的中間力量大多數都是一些牆頭草,當然也有一些秉公辦事和不參與派系爭鬥的人,比如李績、韓緩以及麥仲肥的大師兄李淳風等人。

其實初唐的朝中大臣並不多,沒有所謂的百官上朝那麾多,據史籍記載在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長安城裡在冊官員總共只有二百多人。能在朝會上站班的也就五、六十人。能參加廷議的從沒超過十人,很多官員都是身兼數職,這也是初唐時為什麼工作效率那麼高。沒有過多的衙門,就是最重要的一點。當然,工作強度上也很大。馬周不就在四十六歲被累病而死的。

對麥仲肥的請求,李治想都沒想就全答應下來。並對麥仲肥道“這朝堂之上的事情你要多費點心,如今你已經擺明態度要與阿舅打擂臺。凡事小心為是,切不可被阿舅捉了把柄去。”李治現在也非常想奪回朝中話語權,而他又不能親自出馬,只能扶植一個與自己同心之人。現在這個代言人落在了麥仲肥的身上。

權且不說麥仲肥回府後請吳王李恪、衛尉卿許敬宗、大理寺卿崔義玄等人過府安排應對事宜。卻說急急溜走的李義府回到自己府上。越想越後怕,自己這樣一弄可是把兩邊都得罪了,這可如何是好?

人倒黴時喝涼水也塞牙。就在李義薦憂愁煩悶的時候與他關係不錯的御史中承袁公喻帶來一個很不好的訊息,長孫無忌已經擬票準備要把他調出京城,任璧州司馬。

李義府他太明白沒有了後臺被下放到地方上的命運,這將預示著他要終老於璧州,與朝廷再也無緣。這一訊息對一心想往上爬的他來說無疑于晴天霹靂。

李義府決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命運。他決定去找麥仲肥談談,承認自己無組織無紀律的過錯,也許麥仲肥看在自己為他拉攏羽翼的份上能拉自己一把。

當他來到麥行時,麥府的家人很客氣地對他說“家主有恙在身,暫不見客!”不得其門而入的李義府愕悵地徘徊在長安城裡,不知不覺來到了聞香樓前二心情煩悶的李義府看到聞香樓不覺停下馬想要喝幾杯來開解自己的愁緒。

在這裡卻遇到了自己的同僚也算好友同是中書舍人的王德儉在這裡自斟自飲。王德儉一看李義府,邊把他邀請過來一同飲酒。幾杯悶酒下肚,李義府可就把什麼都和王德儉說了。

王德儉這人比較圓滑,而且政治野心並不大,屬於那一類混跡朝中養老的官油子。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王德儉也看在眼裡,但他當時並沒有衝動地跳出來支援李義府。

等李義府把自己當時所想以及事後的發展全盤托出時,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有一部分是懊悔,絕大部分是為自己苦苦掙扎多年卻就這樣結束的政治生涯感到悲憤。

王德儉看著哭的淚流滿面的李義府,一種物傷其類的感覺不由得暗自滋生。嘆口氣道“你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當時的情況不明,列位閣老相公都在冷眼等待聖上的下文,你卻衝動的跳了出來。

也可以說你是代人受過。既然你已經說出了聖上的心聲,為今之際只能在聖上和武昭儀那裡找庇護了。你老弟不是文才不錯嗎?不如寫份表章,闡述立武昭儀的道理,或能轉禍為福也說不定。” 李義府一聽王德儉的話,心中一動。他對自己的文才還是很自負的。憑自己的文才寫份聲情並茂的表章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可轉念一想。就是自己寫出來,如何上遞?這時間上也來不及了啊!把自己的憂慮與王德儉一說。

王德儉感覺幫人還是幫到底算了,便道“今天晚上是老夫在崇德殿值宿,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