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3 / 4)

小說:貧道混初唐 作者:理性的思索

使用,代之以度支衙門所印製之銀票。一時間民間帛與銅錢比率大跌,帛被大量丟擲。銅錢被大量收藏,以至於市面無錢可用,甚至出現以貨易貨現象。更有甚者,很多“聰明”的人家為了保值,紛紛將手中之帛運到外地購買糧食,一時間糧食的價格開始大幅上升。

就在手裡存有大量貶值的帛的人家懊悔不已時,度支衙門再度出臺政策,以帛兌換現有市值同等價值的銀票。自佈告發出當日,兌換點應者寥寥。

人們都不相信那小小一片紙就等同於一匹白絹的價值,絕大多數人都在冷眼看著事態發展,隨即出現的一系列事情令他們有些坐不住了。

金融改革本就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事情。對於這些出現的問題麥仲肥雖然早有預見,但其他人卻沒他這樣沉穩。

李治緊急召見始作俑者麥仲肥與度支尚書黃飛鴻,戶部尚書王玄策、度支侍郎張懷化已及另外一個度支侍郎歷史上有名的上官儀。

上官儀遊情釋典,尤精《三論》,兼涉獵經史,善屬文。唐太宗貞觀元年,八歲的上官儀被時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的楊仁恭看重,舉薦赴京師長安參加科考,一舉中的,詔授弘文館直學士,貞觀二十年累遷秘書郎,高宗繼位,為秘書少監,永徽五年任度支侍郎。

李治見到所有人到齊,一臉憂色地說道“如今長安、洛陽兩地及其周邊,米糧價格猛漲,市面無錢可用。長此下去恐生事端,眾卿有何應對之法?”

“啟奏陛下,此皆暫時事態,陛下勿憂。”度支尚書黃飛鴻首先出言安慰李治,雖然早得麥仲肥解說,但事態的發展如此迅猛,他心裡也有些忐忑。

張懷化網接手度支事宜,故沒有說話。王玄策早就與麥仲肥仔細商議過應對事宜,故也不說話。

見其他人都不說話,上官儀站起來道“陛下!當初臣就不贊同如策。蓋因史無前例。錢帛通行久遠。可追溯至春秋戰國之時,焉能說改就改?如果陛下一定要發行那個銀票,依臣之見,一來加大鑄造銅錢力度。大量投放市面。二來,以以前之原價回收眾人手中的帛財,藉此安頓民心。至於米糧價格大漲之事,陛下當詔諭地方官府開官倉平抑。”上官儀說完冷冷地看了麥仲肥一眼。

李治緩緩點頭,轉頭問麥仲肥,“仲肥,你如何看待當前狀況?”

“陛下勿憂。銅錢不可大鑄,恐引起大幅貶值。長安、洛陽兩地目前市面無錢可用,並不代表以後也無錢可用,如今周邊各國亦在使用我大唐制錢,貨幣總量足夠。出現目前情況此皆是囤積所致。米糧價格大漲同樣是囤積引起,蓋因從古到今一直是以米糧作為貨幣潛在支撐。其為保值大量囤積米糧,造成當前米糧價格大漲”

“等等,等等。仲肥所說之貶值、貨幣總量、保值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李治一頭霧水地問道,其他人也在好奇地望著麥仲肥。

“這咋。”麥仲肥心裡暗笑小這些術語現在他們還不懂。“陛下。貶值的意思就是,呃!打個比方吧,在此以前長安市面上一文銅錢可以買兩咋。燒餅,但現在因為銅錢被大量囤積,如今一文銅錢應該可以買到三個燒餅,但又因米糧也被大量囤積。長安市面上一文銅錢依然可以買兩個燒餅。這就是等值。如果按照上官侍郎所言,加大銅錢投放後。米糧卻沒有得到有效平抑。接下來就可能會出現兩文錢才可買到一個燒餅。這樣就叫做貶值。”

“那不是挺好?這樣百姓手裡不就有更多的錢?”李治還是沒轉過彎輛

“陛下,以前一文錢能買到的東西,現在需要四文才能買到,即使手裡錢多了又有何意?”王玄策插嘴道。

“哦,是這樣!那我們先抑糧價,這樣一文銅錢不就可以買更多燒餅?”李治想了想後興奮地說道。

“話雖如此,但這樣一來。其他貨物依然保持原價,農夫可就吃大虧了。陛下須知“穀賤傷農。啊!”麥仲肥撫須輕嘆道。

“哦,原來如此!”李治感覺有些頭疼。這其間還有這麼多道道。不光是李治,就連上官儀也在低頭消化麥仲肥所說的話語。

沉默了一會後李治問道“仲肥。依你之見,當前該當如何處理此事?”

“陛下!銀票發行既是以國家信譽做擔保,臣以為當讓我等朝中大臣帶頭將家中的帛財兌換銀票。有了我等帶頭,方能體現出國家信譽。民眾皆有盲從的習慣,由此當可帶動此事順利進行。”麥仲肥停頓下來。抿了一下發乾的嘴唇。

李治見狀急忙讓內侍給幾位止茶。麥仲肥謝過後抿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喉嚨後繼續說道“此事臣早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