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1 / 4)

小說:貧道混初唐 作者:理性的思索

見李治有些發怒,李績一捋頜下白鬚緩聲道“陛下,此事不怪名振。先皇東征麾下將兵十五萬,水軍四萬,猛將、良將無數,敵只高句麗一國。如今名振麾下將兵只八萬餘,敵卻是新羅、百濟、僂國三國之兵,能夠死守大營不失已經相當不易。為今當速速發兵增援。”

李治不置可否,轉頭又問麥仲肥“仲肥。你不是說我等一發兵他三國當各有打算,難以齊心應對,我軍當能各個擊破嗎?如今程名振與三國之敵僵持於鴨綠江東岸,進退不得,這可不是當初你與聯所言結果啊!” 麥仲肥心裡暗暗埋怨道:這能怪我嗎?我的設想是在火器輔助下的戰役,當初我讓你把庫存的手雷取出一半將三千擲彈兵盡數交到程名振手中,另外再調動五萬大軍參與平東,可你卻不知道怎麼想的,小力小小氣的只撥過去三萬兵士,五門炮。現在程名振只能打常規戰,他能用區區四萬人擋住數倍網獲得大勝的三國之兵已經很不錯了。

想是這麼想可不能這麼說“陛下,先皇東征,沒於王事者皆遣使弔祭,追授官職,或以死者官職追授子弟,凡渡海者皆授勳一轉,由此將士奮命,更兼火器輔佐,我軍乃大勝。

如今遼東將士七載無戰事磨礪,奮勇之心以怠,況七載時間其中多有老邁,既無火器輔佐,又無諸事激勵,名振能以四萬之眾抵禦住數倍之敵已屬不易。況敵兵數倍於我,沒有壓力他們如何能各懷心思?恐怕他們現在的想法應該是將我軍擊潰,壓回對岸,復奪江邊發江稱臣與我大唐討價還價吧。”說完很無奈地看了李治一眼。

李治臉上閃現出尷尬之色,隨即臉色一正對席君買道“薦尚書,此事你有何建議?”

席君買拱手道“陛下,為今只有增兵一途,此戰如果不能全功,恐為諸國笑談。”

李治一聽心裡一緊,心道:說的不錯,是聯失誤了。聯只認為當初父皇東征多是以少勝多故此抱有輕敵之心,且認為東夷已經被打怕了,對付他們用不著那樣大張旗鼓,卻忘記了這個,仲肥說的那叫什麼來著?哦!對,是國際影響力這個問題。”

想到這裡,李治在座位上對三人一拱手道“此事是聯思慮不周,你等皆是聯的股腦,聯不明戰事,你等勿怪!”

李治這一手把三人弄的急忙起身一拱到地齊聲道“臣等安敢怪陛下耶?”

李治急忙擺手道“平身,平身!此事就交與你三人處置,聯只有一個要求,聯要在一年內見到東夷束手,如此可行?”

三人再次躬身道“臣等安敢不盡力!”

“如此甚好。你等就在此處商議,聯就在這裡聽卿等高論。”之後一笑又道“其實聯也擔心會出現曠日持久之戰,在雲、滄、平、營四州招募甲兵已有四萬之眾,登州所屯之米糧不下八十萬擔,漠南產的肉乾也有十幾萬麻包,也一併交與你三人管理。”

李治之所以提起漠南產的肉乾,是因為漠南的肉乾早已經成為唐軍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二十幾塊肉乾就可以煮出一鍋香濃的肉湯,這在戰場上對於兵士來說可不光是充飢那麼簡單的事情。要知道在當時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吃到肉的時代,這一碗肉湯意味著什公

“臣等遵旨!”

既然皇帝把此事交與三人,三人當然要好好謀劃一番。依著李績的意思,從長安再調四萬兵馬與雲、滄、平、營四州招募的四萬甲兵一同由李績統帥前往朝鮮半島,李績總攬前線指揮。

“不妥,不妥!司空不可輕動。”李績的提議麥仲肥不贊同。麥仲肥並不是怕李績掌兵會怎麼樣,而是擔心李績已經上了年紀,萬一出個好歹,朝裡連個能鎮住朝臣的都沒有那可就不怎麼好了,自從聽了長孫無忌的話後,麥仲肥可真不敢認為自己能夠鎮住這幫人。

“有何不妥?”李績疑惑地問道

“司空年事以高,不宜親身前往。仲肥覺得此戰對外影響力要遠遠大於戰役本身的意義。所以仲肥覺得平定東夷尚在其次,炫耀武力以鎮宵小才是此次戰役的關鍵。”你們是不知道後世五六十年代美國和蘇聯拎著原子彈到處嚇唬別的國家的情景,現在的手雷和火炮完全可以比擬後世的原子彈,雖然咱產量低,但其他國家可不知道啊。

“閣老的意思是這次應丁示誠役裡大量使用火器。“席君買有此醒悟 ※

“對!就是這樣。那裡多山多林,不利於騎兵攻擊,這樣反而不必擔心戰馬受驚,完全可以大量使用火器。”

李績釋懷後也緩緩點頭,隨即又說道“可是對於火器在戰場上的使用,絕大多數將領都不懂,難不成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