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也就是說調糧入京後。待糧價平抑,囤積的銅錢也就沒有了囤積的必要,是這樣嗎?還有一事,收回的帛該當如何處置?”李治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這大量的絲織品可不好處理啊。 “不僅如此,經此一事,更能讓世人瞭解銀票的功用。至於回收的白絹,賣!能染色的染色,不能染色的就賣白絹。”麥仲肥一臉平靜地說道。
“這,正如你所說,各商鋪皆不敢收受帛財,那賣給誰?”李治一愣後問道。
“不能賣給國內,如此巨量的白絹,一旦上市會嚴重打擊蠶農和我們的絲織業。
只能出口傾銷,哦!只能賣給周邊國家,吐蕃、大食、拜占庭、吐火羅、只耍商隊能到的地方都可以,越遠越好,用來換取我大唐沒有的或緊缺的貨物物資。”
“這量可是不小啊!”上官儀低聲嘟囔了一句。
“這世界上可也不只是有亞洲啊!”麥仲肥同樣嘀咕了一句,引得包括上官儀在內的所有人等都是一愣,莫名地看著麥仲肥,麥仲肥卻把臉一轉看著上面坐著的李治。
“既然此事你已經有了妥羔解決辦法,仲肥你就全權代聯處理此事。千萬別引起大亂才好,否則聯饒不了你。”李治已經放下心來,臉上帶笑地說道。
接著對另夕小四個人說道“此事聯已經全權交給麥卿處治,你們要配合好麥卿,此是關乎民生大事,切莫懈怠。”
“臣等遵旨!”眾人一起起身躬身應道,同時一臉羨慕地偷偷看向麥仲肥。心裡暗自思量,這是多大的信任啊!
鳳藻宮裡,一咋,內侍正在與武后彙報。“娘娘!陛下正在召見麥閣老與戶部王尚書、度支黃尚書,以及上官侍郎與王侍郎,商談關於那個銀票發行的事情。老奴聽說現在兩京市面無錢可用,米糧價格居高不下,皆是因為那個銀票鬧得。真不知道麥閣老為何非要行此事,一旦,後果不堪設想啊!“說完還嘖嘖嘴搖搖頭。
武后礙於歷史侷限性也不明白麥仲肥為何要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非要推翻財帛制度,她想的與上官儀一樣。雖然她聽說此事後隱隱感覺如果真能推行開此事,似乎更利用中央控制地方,但其中的關節所在卻不是她所能想明白的。
武后一揮手止住內侍的話語。淡淡說道“此事原本非你們這樣的人能夠明白的,退下去領賞吧!”
“謝娘娘!老奴告退!”內侍弓著身子退著出了殿門。
武后坐於椅上,把玩著團扇上的彩石吊墜,仔細琢磨著,許久後慨然一嘆。自言自語道“本宮還真是想不出此事對將來會有什麼影響。眼下的局面可是弄不好恐怕就要引起動盪的了。如果換成是本宮來處理。晤!一面調運米糧入京平抑糧價,一面出動京畿宿衛處置那些囤積者,強制他們出售囤積,只是這樣一來,恐怕又要引得那幫朝臣喋喋不休了。麥仲肥,!呵呵!先讓本宮來看你如何處置此事,先皇多次說你有急智,有大局觀,這次千萬別讓本宮失望哦。”
隨著高宗李治的聖諭下達。長安、洛陽兩地各級官員紛紛把家中所儲白絹拉到度支衙門兌換處,換成一張張的銀票,眾官員雖然對此事不是都認可、贊成,但皇帝很嚴厲地下旨要求如此辦理,他們那裡敢不遵從?很多大臣已經把彈劾麥仲肥的奏章都寫好了,只等此事一旦無法善終,就把奏章遞上去。
事情也確實如麥仲肥預想的那樣,眾官員將家裡白絹或多或少地兌換成銀票。國人自古就有看官做事的風尚,一見這許多大官都在排隊兌換,即使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要去兌換那麼一張兩張的,先還是一些富商,之後比較富裕的平民也加入進來。很快曾經門庭冷落的度支衙門兌換處就熱鬧起來。
與此同時便是一船船、一車車米糧源源不斷地運進兩京,居高不下的糧價被快速拉了下來。這時代的倉儲還是比較落後,糧食不耐久儲。兩京的糧價在經過外來米糧的衝擊後短暫平穩了一段時間,一些想繼續囤積或保值的富豪,又開始取出積藏的銅錢購進米糧,久違的銅錢開始在市面流通,雖然糧價又開始小幅攀升,但民心卻開始逐漸平靜下來。
不久李治下詔,兩京糧價不穩。民間米糧在兩京只許進,不許出,由十六衛派兵把守各處道路,一旦有外運米糧者,全部充公。等這份詔諭一下,麥仲肥就開始指使戶部大量拋售官倉裡的陳年米糧,更換新糧,用做空的手段操縱米糧市場。戶部官倉所存米糧何止千萬?一時間兩京糧價開始起伏波動,隨著大量米糧上市,引帶著兩京米糧價格開始不停跳水,許多囤積大量米糧想保值或謀取暴利的富豪們開始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