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有你姑父(馮道)照料,你大哥即便不能中舉,也能長些見識。
至於你,隨州還是太小了,不利於你以後的發展。隨州郡兵的都虞候,還不如朝廷軍隊中的一個營指揮說話硬氣。你也該出去長長見識,得到朝廷的賞識與封賜。你母親與你舅舅雖是結拜兄妹,可是情誼極好,你姥爺高老大人(高行周)也對你很是想念,現在有了田大人的推薦,你也可光明正大地去他帳下聽令。另外,你的婚事我已經和你舅舅商議妥當,不過考慮到你的前程,也考慮到你舅舅的臉面,準備等你在朝廷裡混出個一官半職來,咱們再風光大辦。”
提到婚事,董遵誨還有些個羞怯,“這婚事全憑父親做主,兒子並無異見。請問父親,去姥爺帳下我該作何準備,帶領多少人馬?”
董宗本哈哈大笑,“道安啊,你手下的那些將士雖然精銳,但在你姥爺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一般。此去你帶上五十餘名親兵及兩三名親信將領即可,反正到了他老人家帳下,自會對你有所安排。我要提醒你一下,你姥爺可一直標榜鐵面無私,去了他的帳下,他只會對你更加嚴厲,絕不會對你有絲毫放縱!”
董遵誨連連點頭,父子又商議了一些瑣事,等到中午時分,董遵誨拜過母親,與弟弟們一起吃過飯後,就離開刺史府,回到了軍營。
董遵誨暗自盤算自己手中的將領,王政忠的用處不在軍旅,而在探聽訊息,經營情報網,董遵誨準備將他派往開封府,為日後在開封的發展提前做準備,至於他現在的情報網路,則交給他的副手閆香玉。反正閆湘玉自從得知閆香玉的死訊以後,也已經全心全意投靠於董遵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自己打算用她,就得對她有信心才對。
雖然自己離開隨州,前往中原發展,但是自己的根基還在隨州,自己的父母親族也都留在隨州,隨州的郡兵必須有心腹將領統領才行,也能保證自己後路無憂。董遵誨準備將自己的三弟楊光義留下來,統領隨州這兩千五百餘士兵,守護好自己的根據地。
至於楊偉和王政義兩人,董遵誨也準備將他們留下來,負責駐守城外碼頭,管理商務事宜。隨著局勢的穩定,溳水上往來的商旅日益增多,每天的商業稅額度都不少,必須有心腹之人加以管理,防止有人中飽私囊。楊偉有理想有抱負,王政義又是王政忠的弟弟,兩人搭檔,定能守住這一份基業,為隨州郡兵、乃至他董遵誨日後的部隊提供穩定的財帛支援。
安頓好隨州各事宜之後,董遵誨便帶領劉慶義、張逸、劉大慶等五十餘人,攜帶父親的親筆書信,離開隨州前往中原。
第95章 杜重威造反
杜重威乃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妹夫,石敬瑭登基以後,就封他為舒州刺史,後接連立下功勳,很快就被提拔為成德軍節度使。等到契丹人南下的時候,杜重威率領十萬晉軍投降,被契丹人拜為太傅,駐守在鄴城。
契丹北返之後,杜重威很是惶恐,所以劉知遠一登基稱帝,杜重威就立即派出使者請求歸降。當時劉知遠剛剛稱帝,勢力未穩,得到杜重威的降表之後,便欣然同意其歸降。不過,杜重威還是有所擔憂,常常長吁短嘆,食不下咽。
這一天,杜重威又在鄴都留守府中閒著沒事長嘆息,從事王敏求見,杜重威便讓其入內。
王敏乃是單州金鄉人,自從進士及第以後,便跟隨杜重威,長期擔任從事一職,也算是杜重威的心腹。他對杜重威說道:“啟稟大人,前次您擴軍的時候從鄉間徵調了不少青壯入伍,如今正值秋收時節,還請您下令讓他們還鄉,幫助家人收糧。要不然他們家中全是老幼婦孺,秋收根本忙不過來,萬一來年再餓死不少,這也影響您的聲譽。”
“待問(王敏之字),你有所不知,我也是為難啊!”杜重威長嘆一聲,幽聲說道:“我其實也不想養這麼多兵,多耗錢糧啊!只不過如今漢朝初立,對於我們這些降將一直沒有明確的態度。我不是擔心我自己的安危,只是擔心皇帝對我麾下的諸將不信任,萬一秋後算賬,豈不痛哉!所以才養了這麼多的軍隊,為的就是讓皇帝心有顧忌。只不過十萬軍隊每日消耗甚重,也苦了鄴都百姓啊!”
王敏心中就跟吃了一個蒼蠅一樣,很是難受:你口口聲聲為我們著想,咱們皇帝徵召我們做官的時候,你卻百般阻攔呢?不過杜重威畢竟是他的恩主,王敏也不好直接反駁,他腦筋一轉,對杜重威說道:“大人,我倒是有一計,可以試探出朝廷對您的態度。”
“喔?快快說來!”杜重威連忙站起身來,跑到了王敏的面前。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