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從誨不滿他的說教,便譏笑道:“老先生的學問,不過是從《孝經》十八章裡找出來的,治國理事哪裡用得著啊?!”
田敏對於這些空談,倒是十分機警,他立即反駁道:“《孝經》裡面說到的,都是些至德要道,只要明瞭這些道理,治國理事便可以以此行事,無有不通。”
田敏還有些氣不過,大聲背誦《孝經》中諸侯章內容:“居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也。蓋諸侯之孝也。”
高從誨見田敏居然敢於公開勸誡自己,很是不滿,不過他想想侍衛們的報告,說那田敏手下護衛非常精銳。雖然只有區區五十人,但個個身披鐵甲,胯下又全是一等一的戰馬!僅是使者的護衛就能是如此精銳,那白延遇手下五千精銳又該是何等氣象?!
高從誨很是心虛,不敢詰難,田敏和董遵誨便得以順利離開江陵,返回郢州。
第94章 北上中原
回到郢州之後,田敏私下與董遵誨多次會面。他對董遵誨印象非常好,在臨行之際,便特意提點董遵誨道:“賢侄,如今襄州平定內亂,郢州之圍也得以解除。有白延遇率領精兵鎮守山南東道,那高從誨肯定會老實下來,就算是有什麼小動作,也影響不到大局。剛剛尹實刺史告訴我,他已經保奏你為隨州郡兵都虞候,如今山南東道幾無戰事,都虞候已經是你升遷的極致。還不如投入於朝廷軍旅之中,雖然暫時職位可能有所下降,但是日後發展的前景卻頗為遠大。若賢侄有意,我願意為你引薦一二,我雖然埋首於經文之中,但在軍中也有幾個熟人。”
董遵誨對田敏很是感激,一般人誰願意往身上攬事啊,尤其還是與武將交往,這可是犯忌的事情。他有心直接答應,但考慮到此事關係甚大,還得與父親商議一二,便婉言謝絕田敏。
田敏也知道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董遵誨現在在隨州可謂是春風得意,在整個山南東道也是知名人士,而且最近沒有戰爭的威脅,現在的生活可謂是悠然自得。但他如果加入到朝廷軍旅之中,郡兵的官職不算太正規,董遵誨的頭銜就會被下降一級,從都虞候降為營指揮;而且最近北方戰事頻繁,董遵誨必須上陣廝殺,將軍難免陣前亡,上陣廝殺就會有風險,得失之間頗讓人困擾。
田敏點了點頭,對董遵誨說道:“這事情確實是難於決定,這樣吧,你回隨州的時候與你父親商量一下,如果有了決斷就派人通知與我,我也好給你寫封推薦信。聽說高懷德是你的舅舅,他的父親高行周正是我的老友,目前正在軍中任職,公私兼顧,他應該會賣我一個薄面。”
董遵誨連連致謝,親自為田敏送行。不久,董遵誨得到訊息,高從誨雖然受了漢朝的官職,但氣憤難平,乃命人隔絕交通,並向南唐、後蜀派出使者,乞求內附。反正高從誨有著“高癩子”的名頭,各國也對其反覆舉動習以為常。
董遵誨在郢州休整幾天後,便率領部隊回到隨州。在這段時間裡,從襄州俘獲的武將張逸終於歸降與他,讓董遵誨很是欣慰。部隊到達隨州之後,入駐軍營,王政忠、楊光義等人紛紛前來拜見。
董遵誨與大家相談甚歡,大體瞭解了下隨州近日的情況,而後起身迴轉刺史府。正好他父親董宗本下鄉歸來,便與他在書房相見。
董宗本也是多日未與自己的二子長談,聽他講述戰場上發生的各種故事,聽他講述襄州城內的驚魂時刻,又聽他以戲謔的口氣講述在南平國中的諸多見聞,這些事跌宕起伏,很是扣人心絃。
董宗本對董遵誨說道:“道明,聽你講完這些事情,我既為你感到欣慰,又為你感到擔憂。你現在也是都虞候了,也算是一個入流的官員,不要總是身先士卒,有道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有些事情其實完全可以委託給自己的下屬。比如說在郢州城門戰時,你完全可以居中指揮,命令劉慶義等人出城廝殺。又比如說在襄州,既然你知道高保勳死後安守忠有可能拿你來頂缸,那就不要冒險待在城中。雖然說你已經向我這裡派出五名信使,但是萬一安守忠失去理智呢?不要總是冒險,讓我和你母親為你擔心!”
“是,父親!”董遵誨連連點頭,事後回想一下其實自己當時的舉動總是有些個冒險,轉世重生自己也沒有多出一條命來,戰陣廝殺自己一定要小心才是。
董宗本欣慰地看著自己建立功勳的二兒子,對他說道:“前幾日我已經讓你大哥趕赴東京(開封),與那王樸一道參加皇帝登基後即將開招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