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多噸,這在明朝簡直就是一個造船業的神話。
而比鄭和出使西洋晚了八十多年才出現在大西洋上的哥倫布船隊,僅僅由三隻帆船組成,最大的聖瑪利亞號只有100噸,由此可見明代的造船技術在當時簡直就是一個神話。
可惜的是,明孝宗時由於內廷和文官集團的爭鬥,故而在文官集團的倡導下,明孝宗下令毀掉了全部鄭和下西洋時期的航海技術,包括造船術、航海圖等等,再加上種種歷史原因,使得明、清兩朝的造船業一蹶不振,逐漸被西洋諸國所趕超。
“大人,這是此次的出航人員,都跟隨三寶太監下過西洋。”見李雲天興致勃勃地望著停靠在岸邊的那五艘鄭和寶船,羅海伸手指了一下那些列隊而立的軍士,沉聲向李雲天介紹道。
“還不拜見總兵大人!”說著,羅海衝著那些軍士高聲喝道。
“拜見總兵大人!”聽聞此言,軍士們立刻整齊劃一地向李雲天躬身拱手行禮,聲音洪亮的喊道。
李雲天見狀不由得讚許地點了點頭,看來鄭和下西洋時所率領的軍隊不愧是大明的精銳,時至今日依舊能訓練有素,保持嚴整的軍威,實在是不容易。
“免禮!”隨後,他伸手虛空向上一託,宏聲向那些軍士說道。
“謝大人!”軍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齊刷刷地直起了身子。
碼頭上的這數千名軍士來自南直隸,是跟隨過鄭和下西洋的老兵,。
雖然自從洪熙帝登基以來朝廷都沒有再提及過下西洋的事宜,但身為南京守備太監的鄭和卻不敢懈怠,依舊對那些跟隨過他出海的軍士嚴加訓練,萬一宣德帝再度派他下西洋他能立刻啟用那些軍士。
正是由於這些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軍士訓練有素,故而柳升才徵召了一萬人前去交趾平叛,誰成想柳升的平叛大軍在交趾被叛軍打得大敗,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著逃回廣西。
軍閣之所以會調如此多的人和李雲天一起出航,是因為要把李雲天順利送抵欽州不單單是幾艘運兵船那麼簡單,還包括後勤補給和武裝護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李雲天能順利到達欽州。
由於鄭和此時已經六次下西洋,故而出海的船隊已經有了一套完善嚴密的體系,隨行的人員主要分為五個部分:指揮部、航海部、外交貿易部、後勤保障部和軍事護航部。
指揮部: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交、貿易、作戰等進行指揮決策;
航海部:航海業務、修船、預測天氣等;
外交貿易部:外交禮儀、貿易、聯絡翻譯;
後勤保障部:管理財務的、後勤供應的、起草文書的、醫務人員等;
軍事護航部分:負責航行安全和軍事行動的。
而且,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有五種不同型別的船隻供相關人員乘坐。
第一種是鄭和寶船,可載上千人,體式巍然,巨無匹敵。
第二種是“馬船”,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
第三種是“糧船”,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
第四種是“坐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
第五種是“戰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
由此可見,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船隻分工細緻,有的載貨,有的運糧,有的作戰,有的居住,這樣一來就能有效應對海上突發的各種情形,進而使得船隊能安全抵達目的地。
因為軍閣下發的是護送三千餘人去欽州的軍令,故而羅海就按照運送三千多人的標準來準備隨行的船隻和人員,這使得隨行人員的數量達到了數千人。
不過,令羅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雲天竟然只帶了兩百多人前來,大部隊由於暈船而不得不改走陸路去廣西。
由於護送的人數變少了,隨行人員自然也要隨之減少,那五艘鄭和寶船原本是用來運送三千餘名驍武軍的,如今只要一艘足矣,這就使得後勤補給人員也相應減少。
為了安全起見,武裝護航人員則保持不變,李雲天畢竟是堂堂的定南將軍,萬一路上遇上倭寇有個什麼意外,羅海可擔當不起這個責任。
李雲天急著趕赴交趾,故而沒有在碼頭多待,與送行的寧波知府和寧波衛指揮使等人告別後就在羅海的陪同下快步登上了中間那艘鄭和寶船。
為了圖個吉利,李雲天給這艘鄭和寶船取了一個名字――明定號,希望這次能順利平定交趾的叛亂。
驍武軍的那兩百多名軍士興致勃勃地上了明定號,三五成群地聚在甲板上談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