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3 / 4)

小說:執宰大明 作者:熱帶雨淋

看上去就有兩個吏部尚書,但由於許贊是大學士,故而他的吏部尚書只是一種加官,並不能干涉吏部的部務,吏部的部務由熊浹主管。

進入內閣後,許贊手中的權力大減,這使得他不由得哀嘆,“何奪我吏部,使我旁睨人!”

故而,許贊在嘉靖二十四年就引職乞休,並且忤逆了嘉靖帝讓他留任的旨意,落職閒住,足見其在擔任吏部尚書和大學士時權力待遇的巨大反差。

通常來說,吏部尚書位於六部尚書之首,號稱“天官”,故而吏部尚書一般不入內閣,以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而以次之的吏部的侍郎入閣。

因此,像許贊從吏部尚書的位子上入閣其實已經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現象。

而那些掛著吏部尚書頭銜的大學士,基本上都沒有在吏部擔任過尚書,只是一種表示榮譽的加銜而以。

在六部尚書中,最為清閒的禮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反而最容易入閣,而禮部尚書通常會成為首輔。

如果六部的官員入閣後依然“兼任”著六部的職務,其在六部的職務沒有被新任的官員取代,那麼官銜之間就不能用“兼”字,而是用“掌”或者“判”等差遣用詞。

以高拱和方獻之為例,兩人是大明歷史上僅有的兩個以吏部尚書入閣,並且還依舊在吏部擔任著尚書的人,名為“掌”部事。

不過,方獻之很快就不再兼任吏部尚書,而高拱則屬於隆慶皇帝的特殊照顧。

至於嚴嵩和張居正等人,他們擔任大學士的時候雖然都有吏部尚書的頭銜,但那是加官而已,並不負責吏部的事務,吏部有一位實職尚書在處理日常事務。

有一點值得一提,由於禮部事務清閒,而且權力有限,故而禮部尚書入閣後時常會保留其禮部尚書的職務,既是內閣的大學士,同時也是禮部的尚書,屬於特例。

洪熙帝時,楊士奇、楊榮和金幼孜的官階還位於六部尚書之下,與六部侍郎平齊。

以楊士奇為例,他擔任大學士只是正五品的官階,加官禮部左侍郎後成為了正三品的官階。

當然了,楊士奇的禮部左侍郎是一個加官,並不是實職,故而不管理禮部的事務,禮部的事務由一名實職的禮部左侍郎處理。

正是由於有這種加官的體系,故而明朝歷史上同一時期會出現幾個人擁有同一職務的現象,不過其中只有一個人的官職是實職,其他的都為虛職,屬於加官。

少保屬於三孤,即少師、少傅和少保,是從一品的榮譽官職,只用來晉升官銜,並沒有實際的職務。

故而,有了少保的加銜後,楊士奇的官階已經提升為了從一品,超過了六部尚書的正二品官階。

縱觀有明一代,正二品已經是官員的頂級官階,至於從一品的和正一品的能獲得者非常少,通常是死後追授,再或者是享受無上的皇**。

因此,六部中只有兩個人的官階位於楊士奇之上,那就是有著少師頭銜的吏部尚書蹇義,以及有著少保兼太子少傅頭銜的戶部尚書夏元吉。

即使有著太子太保頭銜的禮部尚書呂震,官階都要位於楊士奇之下,因為少保和太子太保雖說都是從一品的榮譽官職,但是少保屬於三孤,位於太子太保的太子三師之前。

說到三孤和太子三師,那麼必須要明確明代正一品、從一品和正二品的榮譽官職體系。

正一品有三公:即太師、太傅和太保,除了極個別人外,只有死後追授。

從一品有兩個:三孤和太子三師。

三孤即少師、少傅和少保,太子三師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其中三孤為尊,位於太子三師之前。

正二品有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在這些榮譽官職體系裡,同一級中,“師”為尊,“傅”次之,“保”末等,由此給官員進行排位。

宣德帝此舉無疑是再度提升了內閣的檔次,明確表明了他對內閣的支援,希望能儘快打破內閣和五府六部對峙的僵局。

像洪熙帝一樣,宣德帝之所以要扶持內閣,並不是希望內閣凌駕於五府六部之上,而是想要分五府六部之權,讓內閣和五府六部相互制約。

進而使得皇帝擁有決策權,內閣擁有議政權,而五府六部擁有行政權,間接分薄了臣權,也對內閣和五府六部進行了制約。

五府六部的堂官們豈會坐以待斃,故而群起抵制,使得內閣現在的處境頗為尷尬。

其實,內閣和五府六部是兩個平行的機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