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品的營虞候或副指揮,再逐漸依照其特點和才能走向指揮或教化的崗位。也是從營一級開始,軍官分化為兩級體系:指揮和參謀軍官——軍事主官、教化軍官——政工主官。
需要說明的是,白狼山軍校自去年秋天起,已經正式設定了初級軍官培訓班和高階軍官培訓班,凡都頭及以下軍官的培訓,由初級班負責,以上級別的培訓,則由高階班完成。
目前營州軍共有五營,在這次擴軍之中,將以原有五營為主,補充部分新兵,成立營州軍左廂,作為營州軍的拳頭部隊,以保持營州軍的戰鬥力。從左廂中抽調部分老兵和軍官,成立右廂軍官骨幹團隊,右廂為擴軍重點,將已經成軍的柳城預備營、燕郡預備營和錦縣預備營共七百五十人納入其中,同時將作訓司這個冬天訓練的一千五百新兵歸入右廂,缺額的部分將從下一批新兵中補充。
左右兩廂之外,設定營州軍指揮部直屬老營,由原營州軍中營五都組成,包含護軍左都、護軍右都、警備都、斥候都、弓弩都,每都雙編制,即四隊兩百人,全營千人,作為軍指揮部掌握的戰略後備。具體組建時,抽調原營州軍中營,以該營為基礎,擴充同等規模的新兵,形成一老帶一新的配備。
李誠中親領營州軍都指揮使兼都教化使,張興重兼都虞候使。擔任左廂指揮使的是孟徐興,右廂指揮使則授予焦成橋,周小郎晉營州軍老營指揮。從懷約聯軍中調回魏克明、王義簿,分別擔任左廂都教化和都虞候。步卒一營教化李定難晉右廂都教化、劉金厚擔任右廂都虞候;原教化司考功處押衙蕭哲元調任老營教化,原虞候司作戰處押衙秦月山調任老營虞候。
懷約聯軍不設老營,只以虞候聯席本部負責指揮,不設左右廂,以十都編制的大營——即千人為基本作戰兵力。暫編騎兵一營指揮為解裡、暫編騎兵二營指揮為高明燻、暫編步卒一營指揮為烏滎力、暫編步卒二營指揮為楊越全、暫編步卒三營指揮為金剛。全軍共計五千人。
擴軍中引人關注的一點還在於,原營州軍中營後勤都編制撤銷,新建後勤營,共計十都,每都百人。新的後勤營直屬於總部虞候司後勤處管理,戰時以各後勤都為核心,徵募一定數量的民夫,組建獨立的後勤力量,由虞候司分配至作戰部隊使用。這項改革的意義在於,解脫各作戰部隊的後勤負擔,同時將後勤部隊從編制和指揮上進行獨立運作,形成後勤供應鏈的規模化和專業化,以擔負更加繁重的後勤保障任務。為此,專門將崔和從懷約虞候聯席本部調出,重回虞候司後勤處,協助趙弘德管理後勤營。其調任後空出來的聯席本部虞候職位,則由解裡補上。
新的大擴軍中,作訓司都參軍使周坎的任務相當繁重,營州軍老營缺額五百人、左廂缺額五百人、右廂缺額五百人,五縣缺額的預備營達到一千二百五十人,後勤營缺額一千人,他需要新徵募和訓練三千七百五十人。與此同時,他還要負責遴選和徵調大批基層骨幹士兵,將他們送入白狼山軍校,以培訓出合格的基層軍官。另外,作訓司要擬定訓練大綱,重點對沒有作戰經驗的右廂進行嚴格訓練。
周坎最頭痛的問題是,新的懷約聯軍還有四千人來自渤海國和熊津州,這批兵員的作戰素養相當低劣,和當初訓練契丹降兵之時不可同日而語,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好在營州軍自創立最初時的榆關之戰開始,經逢白狼山軍寨保衛戰、白狼山北麓會戰、小淩河流域圍剿戰、鹿鳴窪會戰、西京會戰等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其中因傷無法重回戰場的老兵有數百之多,當初李誠中並沒有將這些傷兵遣返回鄉,而是將他們榮養了起來,其後的幾次新兵訓練中,這些老兵都發揮了主要作用,他們既有戰鬥經驗,又有練兵經驗,解決了這次大練兵的教官員額問題。
這樣的擴軍是李誠中入主營州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其中的涉及到徵募問題、新兵訓練問題、部隊後勤調整問題、新的軍餉問題、各級軍官的重新任命和培訓問題等等,繁瑣而細緻。當然,這樣的大擴軍也是對都督府三司各級文職軍官和參謀軍官重大檢驗,等到擴軍順利完成之後,對於今後的再次擴軍將起到極為重要的借鑑作用。
自四月底,作訓司在營州下轄的五縣開始徵募新兵,因為營州軍給出的糧餉和待遇很高,這支軍隊又在歷次作戰中連續告捷,所以吸引力很強。至五月上旬,三千七百餘名新兵便即徵募完成,開赴柳城南門外的新兵訓練營開始訓練。預計到八月份,為期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便算完成,至八月底,營州都督府下轄的新營州軍和懷約聯軍便可初告成軍。
因為有之前一年多的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