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行轅,親自向他們交代開設互市的重大意義——尤其是馬和鹽的換取,要求他們配合行事,號召各鎮商賈前往互市。
王鎔對此無可無不可,在宣武軍的強勢下,他自然遵照袁象先的命令來做。皇甫峻卻對此持反對態度,為了證明盧龍軍“圖謀不良”,他還舉出滄州的例子,說有跡象表明,屯駐於滄州的盧龍軍盡其內活動頻繁,隱隱有南下之勢。
袁象先滿腦子都是這一樁總價值可能超過百萬的大生意,哪有心思聽皇甫峻囉嗦,當即反駁說,盧龍軍想要購買大量糧食、鐵石,還要換取丁口,說明對方眼下處境困難,缺糧、缺人、缺兵甲,怎麼可能有餘力南下?
而且袁象先還提醒皇甫峻,不要因為仇怨而影響了大局,若是破壞了宣武軍獲得戰馬和食鹽的良機,必然要追究魏博的責任!
深州互市定於十月一日開設,每旬一次,槯場和貨倉由盧龍商賈負責建設,由深州通往各鎮的官道則由各鎮自行修繕。袁象先所要做的,就是派人回宋州,調運所需互市的各類貨物,並收集流民和乞丐,用這些人口來換取馬匹和食鹽。
為了以防萬一,袁象先還向汴州行文,直遞檢校右僕射、太府卿敬翔。在文中,袁象先表示,如今河北諸鎮四平八穩,對河東的“藩籬”嚴密堅固,根據他的精心打探,盧龍軍缺糧缺衣,丁口稀少,武備不足,全鎮萎靡,只待王爺回師之日,便可一舉蕩平盧龍小兒。同時,袁象先在公文中打了個埋伏,說自己已經透過秘密渠道,聯絡到盧龍軍內部分對李家小兒不滿的大軍頭,可以換到軍馬和食鹽。
公文送出去後,袁象先急不可耐的抓緊各項佈置,只等互市開設的那一天。(未完待續。。)
第七十章 非常規戰爭(七)
ps: 感謝denzi和羽化皇族的打賞,投月票的童鞋不少,老飯一併致意,謝謝兄弟們的支援!
盧龍軍缺糧麼?如果是正常情況下,盧龍軍糧食並不是特別緊缺。
九月是收穫的季節,源於東亞大地上的第三個溫暖期,沒有經歷兵災的盧龍各州獲得了糧食豐產。當收割完畢之後,各州統計上來的糧食入倉量也相繼報到了節度府。
按照盧龍節度府今年公佈的稅賦法令,營州、滄州、深州、瀛州、莫州處於農稅減免期,徵收農稅的地方主要是幽州、檀州、薊州、平州、媯州,收割的糧食徵收五成,餘下五成留給農戶自用,這個徵繳比例是大略低於其他藩鎮的。儘管比例較低,但幽州和平州都是熟地,也是整個盧龍的糧食基地,所產糧食仍舊充滿了倉廩。
平州徵繳五十三萬石、幽州徵繳六十萬石,其餘各州總計三十萬石,遼東平原同樣傳來豐產的喜訊,節度府在這裡耗資購買了二十萬石補充倉廩。這個秋天,盧龍節度府總計收糧麥粟一百一十萬石、豆料五十餘萬石。此外,渤海國和新羅、熊津州解送的六十萬石各類糧食還在絡繹不絕的向幽州押送而來。
手握兩百多萬各種糧食,豢養六七萬軍士和官吏,這個數字是足夠了,並且還能剩餘不少,但別忘了,滄州、深州、莫州、瀛州和幽州西南部都飽受戰亂之苦,近二十萬百姓嗷嗷待哺,同時還要恢復上述各州的生產和生活,所以,盧龍缺糧!
好在營州小淩河、五股河流域的菜蔬和家禽產業也日漸成熟,醫巫閭山旁的畜牧基地也搞得有聲有色,大量的肉禽蛋蔬湧入關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部分缺口。儘管如此。經過節度府統算,要想平穩度過下一個年度,並且做好明年各州春耕的準備,還需要四十萬石糧食,如果想要展開一次萬人規模以下的戰役,缺糧數將高達六十萬石之巨。
所以,在深州設立互市,既是軍事參謀總署撬動河北局勢的關鍵,也是判官署必須著手啟動的當務之急。
這個計劃的制定,得益於調查統計局和統戰處的聯合行動。調查統計局負責查證袁象先的背景和偏好、河北諸鎮的實際現狀,統戰處提出以互市、開路、築橋、送賄等方式為手段的總體設想,目的是勾連河北諸鎮、彌補糧食缺口、打通河東渠道、穩定河北形勢。
自第一次深州互市開設後,至今共互市三日,在盧龍方面的鉅額採購下,大量糧食進入深州倉庫,沿滹沱水北上,經瀛州而上莫州,存放進設立於莫縣以北的瓦橋倉。
“三次互市。高氏、李氏、王氏、趙氏等商號共收糧十三萬石,節度府耗資八萬七千貫,從各家商號手上接過了這批糧食。不出所料,袁氏是出糧大戶。七成糧食來自袁氏,其餘則來自成德、魏博等地的商賈。義武鎮在互市上和咱們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