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中樞直屬的官椎、市舶等諸路差遣官和回朝述明的巡察風紀官,包括河南府、東都留司在內的,在畿司署地方衙門,這幾大類。
而御史臺所屬的殿院御史兩班,則在宰相班的側後獨成數列,只有御史大夫,可以單獨前出與宰相班同排。
如此,依次下來,
最外圍的就是各sè殿院館閣名下,各種品級末微的朝禮官和侍御詞臣,他們負責引導儀仗站班,同時通唱內外,或是候草文書案牘記事諸事。
響鞭升朝之後,我再次看到了難掩一臉倦sè的皇帝小白。在無數期待和揣測不安的心情和眼神中,我不負眾望的舉起勿板上前一步。
很多人對我強勢入主政事堂,抱有某種奇妙的情緒,需要看著我是如何給紛爭不斷的朝堂,帶來巨大的變數和衝擊,或則成為第一天履任,就被御史圍攻的宰相。
作為身兼樞密院、政事堂兩府的臣班之首,我上朝發起的第一件議題,就是請長假。(未完待續……)
第八佰二二章 一路向東
PS:抱歉,因為傳統風俗,這幾天都在山上,手機網路也斷斷續續,沒法更新,所以回來後只寫了這一部分,
我的請長假之議,毫不意外的被勸留了,不然真成了政事堂諸相之中,第一天上朝就溜號的大笑柄了。
一片譁然紛紛之中,
然後我提起新的議題,不外乎就是嶺西之地,新打下來沒有多久,遍地的蠻夷和化外之民,需要充足的人手去治理,希望朝堂上的有志之士,踴躍參與云云。
留中再議?。
那就,再來,長安治安不肅,太學生可以不顧當下學業,隨意跑到街上調戲婦女,顯然是國子監監管不力,京兆府毫無作為,禮部和館閣的學官,負有領導責任……
今天的朝會,註定是我為中心的政治舞臺了。因此,當我散朝出來的時候,又是另一番景象。。 。
“大府……”
“恩相……”
“太尉……”
“柱國……”
“涼公……”
“大司空……”
“鎮軍……”
“樞府……”
“少傅……”
按照不同身份和立場、從屬部門和派系,不管認識不認識,親近與否,都毫無例外的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