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獲甚至是三獲的成果。
穿過東吐火羅的糧道再次回覆通暢後,很長一段這些荒涼的山谷間幾乎是人聲鼎沸。充斥其間坐滿各族移民和工具南下的大車。和滿載穀物和其他農產品、經濟作物北上的商隊,首尾相聞不絕於耳。
來自北天竺的糧食,不但供給戰後的拔汗那諸國有餘,甚至還輸送到了河中,作為二線的地方儲備,然後經過初步加工後。再轉運到滿地饑荒的呼羅珊地區……
厄爾布林士山脈南麓,荒蕪的伊朗高原中央盆地邊緣。因為山脈的融雪而行程了大大小小的綠洲,又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耕耘和建設。人工改造的高原水利和灌溉設施,終於將這些綠洲,綿連成一個狹長的農業灌溉區。
位於這片狹長地帶中最寬闊的東部的刺夷城,無疑就是這片人口聚集的農業區內,最重要的一個節點,因此這裡在一千多年後,也成為了獨立的伊朗王國的首都。
在此之前,帕提亞人開始,古代波斯的後裔,在這片地區建造了大量依山而立的城堡,作為自己的家族聚居地,這裡山勢陡峭,高峰連綿,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
這些地勢險峻的地方,可以有效抵禦敵人的進攻,因此崎嶇的山地是,地方割據勢力的大本營,歷史上最盛時,在這個地區同時擁有幾百個較大的城堡和市鎮。
他們依山作寨,鑿巖為室,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在靠近商路的地方扮演強盜或是保護者的身份,遇到強大的外敵,則收縮會山脈中的城堡,可以堅持上很長一段時間。
除了地勢險要之外,少數大城堡還繁華富足,“儲糧甚多;兼有酒蜜”,引山泉水環之,四郊廣闢果園,間以花圃,形同一座山中城市。因此這也曾經是是阿拔斯王朝在東部,寄予厚望的兵源地和防線。
但在唐人的石炮和車弩投擲的火器和爆炸物面前,他們世代憑據的堅固城壘,就像是火烤的雞蛋殼一樣脆弱,自從少數試圖庇護戰敗的阿巴斯軍隊殘餘的城堡,被軍屬神機營變成山中殉葬的火堆之後,這些山中人的抵抗意志,就像是春天的冰雪一樣消融無蹤。長老和城主們的身影,爭先恐後的出現尼普謝爾城的覲見佇列中。
作為統治權的宣誓,一隻夾雜著大量隨軍工匠的唐軍部隊,也正是進入山區,最終停留在一處綿延起伏的高地上。
而唐軍選中的這個基址,也是來自那位位高權重大人親自指定的方位,也就是後世用恐怖和暗殺統治當地,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傳說中,阿薩辛派的大本營兼發源地“鷹巢”——阿拉穆特堡,當然這回所謂的伊斯馬以派,還沒從什葉派裡分裂出來,更別說其中的激進派分支阿薩辛集團,這裡也只是荒蕪的山頂和零星獵戶山民聚居的小村莊。
但是任何少有軍事常識的人,到了這裡都會發出應有的驚歎和恍然大悟,以及對某人不可思議的先知先覺,不由自主的崇拜和敬意。
這個據點的位置實在太好了,足夠讓駐守的唐軍,從這裡居高臨下視野良好俯橄群山,輕易用弓箭和投石器,監控和威脅大多數通往山外的要道,並在恰當的時候出兵襲擊山腳下的綠洲平原,更別說還有山後可耕可牧的大峽谷,用作屯兵積穀之用。作為進攻者,在山道上能夠展開的空間和投入兵力,卻是相當有限的。
因此在勘定測繪了最初的基址之後,大量徵發來的當地居民緊隨其後,為唐軍提供勞役和輸送,這是他們從唐軍的鐵蹄下贖買自己的代價。
他們按照家庭財力和青壯年的比例,紛紛牽挽著驢騾,或是合力擔負著大塊的條石和原木,一點點的挪動在山道上,向山頂臺地的最終目標前進,
在臺地的側後方,被群山所遮蔽的曠闊高山谷地中,無數忙碌的身影,開始山上的建設工程,
足夠的海拔高度和良好的視野,也足以讓這處高山堡塞,成為後續扳臂訊號機的重要中轉站。當然作為代價或許很多年以後,就再也沒有山中老人的傳說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三十三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
這樣,經過一個冬天的休整,除掉那些退役、歸遣、轉任地方、輪替別處、分駐地方休整的兵員外,我手中重聚集了四萬七千名生力軍讀…吧_)
雖然規模縮水了,但是剩下來的人大多是參加過多次戰鬥,年齡在二十至四十五歲壯的年之間,富有經驗的職業軍人,以來自國中和安西境內土生的國人為主,補充了大量老歸化人後裔和城傍子弟的唐兵
略微減弱了攻堅和佔地防護的需要外,大大加強了機動力量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