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力和消耗品的。目前的畜力都被集中起來保障後勤輸送線和騎兵部隊的需要。
雖然面前的敵人也擁有同樣的困擾,但畢竟是他們熟悉和長久經營的主場……
“從軍輸軍,天天肉餅,兩幹一稀,加班加食,五天一諑,十日一羊,遠出三百,頓頓給酒。”
如此的口號飄搖在疏勒城外街市上,賣力招攬著那些新遷移來的移民們,身穿閃亮衣甲,容貌高大挺拔俊朗的軍士,用生動的言辭和誇張的動作吸引著他們的注目。
經過了一個冬天的蟄伏和積蓄之後。安西境內再次迎來了一個人口遷移的高峰。大量滯留在涼州、瓜洲一帶的填戶。
隨著戰線的推進和後勤距離的拉長,大量的人力都被用來保證日常的輸送上,因此連這些作為種子的國中新移民,也顧不得許多直接徵募來用。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所謂故土難離,指的就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大多數生命被羈縻在世代耕作的土地上,只能依靠投入產出比有限的微薄出息餬口,一輩子所見所聞不出自己家鄉侷限的小天地,的普通百姓。
畢竟作為最傳統的小農經濟單位來說。他們也沒有多少本錢和資源,應對太過激烈的生活方式變化,也沒有足夠的心裡準備,去迎接和適應新環境和新鮮事物。除了因為無法承受的天災**,才不得已在支援不下去的最後一刻,被動的離開家鄉,但卻是缺少目標形同盲流的求生亂竄而已。
但凡是沒有絕對的,世代眼界都侷限與生養家鄉的那一方小天地,並不代表他們就真的甘心一成不變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改善自己後代命運和出身的渴望,卻是世世代代刻在他們骨子裡的。
在官府宣傳的倍半數倍之利的誘惑下,在取得成功的同鄉族人現身說法的示範下,在後代可以受到教育。開啟通往社會上一個階層的期許下,還是有相當數量的人選擇了義無反顧的萬里迢迢,大規模聚集在這異域他鄉。
其中以地域較為接近的河西人最多,他們受到傳統絲綢之路的影響和外域文化的輻射效應,是最深厚的地區,胡漢雜居培養出來的彪悍民風,也讓他們有更開放的風氣和更多探知新世界的勇氣,特別在連番大戰後的家鄉,一片凋零百廢待新的環境下,光靠傳統意義上的土地很難獲得復興家業所需的資源和收益。因此走西口謀取財貨和軍功出身,成為很多當地年輕人的選擇。
次之為關內或者確切的說是關西人,相比土地肥沃富饒,人煙稠密得多的關東之地,這也是受龍武軍長期經營和駐屯影響最深的地區。大量投附在軍屯莊—軍府體制下的傍戶人口,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人力資源財富。動員和募集起來也相當方便。
再次之為北原人,既以原本的朔方鎮和三受降城為核心的新設道,主要為失地破產的農牧民,北地破落的部落成員,受到漢化影響的羈縻部和境外投附的雜胡小族,也是國內移民重要的補充力量。
這些年因為災荒而內附的契丹、室韋、秣赫等境外部眾不少,隱成地方官府一大心患,於是朝廷諸公權衡利弊之後,出臺了一個政策,每兩帳必須出一中男之丁,作為內附收容的代價,他們定期集中輸送到安西去,替國家戍邊服役。
其中作為女性移民受到的優待更多過普通男子,不限民族和出身來歷,供給也比同工匠等專業人員,而列於醫師、士人等高階職業之下,無他,只是增加本民族人口比例的鼓勵政策而已。這也讓很多從事賤籍女性,獲得一個改變身份和際遇的機會。
作為大大放鬆移民標準的代價,是國內的宗族體系,也隨著成群結隊的家庭,被帶到了域外去。
不過這未必是壞事,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來說。
以宗族婚姻為紐帶的傳統勢力,用家族資源繁衍和培養越多的親族子弟,也意味著越多的人才儲備和選擇,更強大的風險抵抗能力和競爭力。從這點說,短時間內沒有其他替代手段下,還要大力倡導和支援,因為在新徵服和拓展的土地上,作為統治主體的唐人,所謂來自外部的民族和階級矛盾,已經壓倒了傳統意義上的內部矛盾……
扎格羅斯山脈中,皇太子麥海迪的行帳裡,再次站滿了請求覲見的要員們。
除了領兵在外的埃米爾和將軍們外,諸行省的總督,監察長、財政官、**官、警備長官、大伊瑪目齊聚一堂,竊竊私語交談著最新的局勢變化。
“出什麼事了……”
“為什麼要讓我們尚未準備完全的後備軍。倉促發動這次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