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迦太基的覆滅,土地被燒成廢墟撒鹽,其他地方的腓尼基人也在日益擴張的羅馬鐵蹄下,遭到了池魚之殃,而逐漸被吞併。
留在阿拉伯半島的腓尼基人,則被波斯帝國所吞併,這些擅長海上航行和作戰的居民,也成為強大一時的波斯海軍重要組成部分,波斯王朝被崛起於南阿拉比亞氏族聯盟,伍麥葉王朝所取代後,這些世代擅長造船和航海的腓尼基人後代,也搖身變成伍麥葉王朝的海軍,成為王朝稱霸海路的主力。
倭馬亞王朝為阿拔斯人所取代後,大量前海軍的成員,攜船出逃,另一些不遠原理故土的人,則變成了活躍在地中海、紅海,乃至阿拉伯海上的海盜。
辛巴達就是出身這樣一個世代在海軍中效力的腓尼基人家庭,不過從他父輩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兼具探險者、貿易商人,偶爾還客串海盜的航海家。只是因為旅途偶遇的結jiāo物件的引薦,加上王朝為了募集這些海上之民而頒佈的特赦令,才重歸的阿拉比亞海軍的序列。
之所以受到結jiāo的旅伴邀請,召集同伴加入阿拔斯人急需擴充的海軍,乃是因為他早年許下的心願。
擁有一條足夠大的船隻,前往遙遠而神秘的中國,獲得榮譽和財富;還有就是取一個血統尊貴的貴族名媛作為第一個妻子,為辛巴達家族繁衍後代。而來自伯克麥爾家族繼承人的邀請,讓他看到同時實現二個目標的一線希望。
作為應募者中最富有聲望的航海者,他被分配統領約一百多隻大xiǎo形制各異的武裝戰船,其中既有有梟式快船,也有腓尼基式漿船,更有拜占庭式橫帆船,主要由非穆斯林出身的人員cào作的。
而被他倚為主力的是十一隻阿拉比亞大帆船,這些大船至少有大xiǎo兩隻桅杆和兩層槳,每一邊有二十五個座位,每個座位可以容納兩名劃手,擁有一百名劃手和二十名預備人員,他們同時也是武裝的戰鬥人員。哪怕在逆風的時候使用人力進行xiǎo範圍的戰術機動。
而同時期的羅馬人的艦隊,主要還是以單層的寬底橫帆大船為主,用撞角,弩炮、投槍和火罐做為主要作戰手段。
因此在海上的長期較量中,這也讓具有大三角斜帆和划槳,可以在海上相對輕巧靈活轉向的阿拉比亞帆槳船,在多數情況下佔據相對的優勢。
雖然拜占庭海軍中也有一些龐然大物,但是緩慢的速度和笨拙轉向能力,讓他們在較淺的沿海地區基本無用武之地。
但是現實殘酷的打破了他的希望和夢想。由於信任度和可靠新的問題,他和他的船隊被作為外圍巡曳的後衛部隊。
而那些突然出現的敵人以可怕的強勢粉碎了他們這些雜牌艦隊的抵抗,一個照面他的手下就被徹底衝散,
然後與敵人的混戰,讓他們這些縱橫四海的健兒,常年養成的依仗和信心,幾乎dàng然無存,更加巨大的船隻和暴雨一樣猛烈的活力,讓這些輕巧的海船多數還沒能靠近,就變成燃燒慘叫中的火把,或是百孔千瘡的篩子。就算九死一生靠上去,卻發現高聳的船舷落差,讓自己變成居高臨下攻擊的最好靶子。
糟糕的是,這些大船的速度也並不慢,他們使用的是一種高大縱帆,能夠在幾乎逆風的情況下繼續航行,還擁有一種叫做尾舵的東西,可以讓他們船隻在海上能夠以很xiǎo的半徑方便轉向,他們還有一種類似划槳,叫做櫓的東西,可以較高的效率進行海面上的加速。他們還有繩子和滑輪組成的機關,只需要較少的人就可以cào縱巨大的風帆,而將省下來的人手,更多的投入海上的戰鬥,負載更多計程車兵。
這些出其不意的優勢,也讓那些試圖依靠靈活和速度,進行數量圍攻的船隻們吃盡了苦頭,只要他們一轉向,在巨大的慣xìng作用下,都有噸位不夠的戰船被撞翻撞碎,而那些敵人傷痕累累的船殼表面之下,幾乎是好發無損。
注:中國的尾舵技術是公元十二世紀才透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在此之前,無論阿拉伯人還是歐洲人都用划槳來完成船隻的區域性轉向。
後連脫離戰場的逃跑都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只有躲進礁石林立的淺海,才能真正擺脫它們。
后辛巴達損失大半的部下,才得以脫身,這還因為他的船隊噸位普遍偏xiǎo,而不被那些敵人的戰船所重視的緣故。
作為進攻失利後,僅存的首領之一,出身本來就是卑下,而又失去最得力靠山的他,自然而然成為殘存船隊中其他兩位將軍密謀的物件,和來自巴格達宮廷和首席大臣怒火的最好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