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硃砂、金、鐵、銀、銅、鉛等,在河中列國以富強著稱。同時它也是安西都護府下的休循州都督府,拔那汗人也是安西都護府召集協戰義從的首選,因此常年擁有一定數量由安西派遣的官吏和士兵,在外西域之地紛爭演義中,扮演對抗大食東進橋頭堡的重要角色。

進入夏季後,拔那汗國內仍舊是一片紛紛擾擾的忙碌景象,帶著國王的敕令和安西都護府軍書的使者,目不暇給的奔走在國土上那些城鎮鄉村,乃至草原部帳之間,原有計程車兵並沒有被遣散回家,而更多自帶武裝的青壯年被召集起來。

雖然打退了大食人,但是費爾幹那地區的戰火併沒有因此結束,拔那汗的年輕國王已經做出決定,將從那些選錯陣營的君王身上,討回足夠代價,至少在短時間內,收縮兵力的大食人是無暇估計他們這些從屬勢力了。

作為大唐最親近的藩屬之一,拔那汗人才剛剛從十幾年那場失利的遠征中恢復過來,就迫不及待對著周邊的露出自己的爪牙了……

與此同時,從拔那汗國內出發的一行人也在高原跌宕起伏的地貌中跋涉著,他們都是拓揭軍中的吐火羅人。

從拔那汗國向末只離山中西南行五百里抵達梵衍那國,出國境沿著斯卑莫運山再向西四百里,就進入蔥嶺(帕米爾高原)西部,烏滸河(今阿姆河)之南的吐火羅國(北阿富汗)的境內。

吐火羅乃是大月氏的別種,古大夏國的末裔,自漢時就開始出產名天馬汗血馬:“城北有屋數頗梨山,南崖穴中有神馬,國人每牧牝馬於其側,時產名駒,皆汗血,多善馬。”

其國號稱盛兵十萬為河中之雄,但另一面吐火羅雖然號為國,但其實權力和領土是分散在國中大小氏族手中。

自數百年前國為入侵的遊牧民族嚈噠人攻破,王族絶嗣,酋豪力競,各擅君長,依川據險,分為二十七國,相互征戰角逐,雖畫野區分,總役屬突厥,其王號葉護,其實就是國內最有實力的一家部族,為各大酋長共推之,以統葉護之名專總對外征伐。

自西突厥覆亡後,就開始對唐稱臣,以其阿緩城為月氏都督府,析小城為二十四州,授王阿史那為都督。大食崛起後,又漸為大食侵併之,各部多為藩屬,從戰出征。但自貞觀起至乾元年間,與國朝一直往來不絕。

永徽元年,獻大鳥,螅�叱擼��,足類槖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鐵,俗謂駝鳥。顯慶中,遣子來朝,俄又獻碼碯鐙樹,高三尺。

神龍元年,吐火羅王那都泥利遣弟僕羅入朝,留宿衛。開元、天寶間,數獻馬、異藥、乾陀婆羅二百品、紅碧玻瓈等,乃冊其君骨咄祿頓達度為吐火羅葉護、挹怛王。

其後,鄰胡羯師謀引吐蕃攻吐火羅,於是葉護失裡忙伽羅請安西兵助討,出師破之。是以與安西都護府關係密切。

乾元初,與西域諸國發兵為天子討賊,吐火羅兵亦從行,為肅宗詔隸朔方行營。因此在那些,內附勤王的西域聯軍,就有部分的吐火羅人。

因此這支隊伍主要由這些昔日的拓揭軍將是組成,這次也算是重返故鄉而已。當然,是作為大唐的帶路黨和探路石回去的。

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相當混亂和複雜的局面,由於吐火羅國地處大陸要衝,因此歷史變遷之下,國內民族和部落呈現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大小月氏之外,既有舊日宗主的突厥人,亦有作為更早征服者的嚈噠人部落,擄自北天竺的普拉蒂哈拉人和拉喜特拉人,來自其他地區的安息人、慄末人、呼羅珊人等外來民族,乃至西遷的柔然人、塞人,以及更早的匈奴人,都在這裡留下自己的痕跡,一些偏遠的部族甚至可以上溯到亞歷山大東征時帶來希臘殖民者的後裔。

他們的目標,是將吐火羅人,重新凝聚起來稱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如果無法做到這一步,那就作為大唐屬下一個藩屬,也是不錯的結果。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們得體現出各自的足夠價值來,首先從他們各自出身的部族開始,成為對抗大食人影響和滲透的火種……

泰伯利斯坦,又稱陀拔斯單者,或曰陀拔薩憚。所謂斯坦者,出自古代雅利安人,梵文之意為土地或是領域,然後又延伸到波斯語和拉丁語中,泰伯利斯坦就是群山環抱之地。

其國三面阻山,北瀕小海(裡海)。居婆裡城,世為波斯東大將。波斯滅,不肯臣大食。天寶五載,王忽魯汗遣使入朝,封為歸信王。後八年,遣子自會羅來朝,拜右武衛員外中郎將,賜紫袍、金魚,留宿衛。旋即國家為黑衣大食所滅。

數年前,這裡出現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