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他的學問傾向,當然主張兼通諸子,取百家之長紜紜,
為了證明我這無名老師傅的來頭,加強順理成章可信度兼自抬身價,我還給他們列舉了一大堆參考書目,什麼孫武的〈孫子〉吳起的吳子〉姜望的〈六韜〉韓信的〈黃石公三略〉司馬驤且〈司馬法〉,尉僚的〈尉僚子〉孫的〈孫兵法〉這都是這個時代已經熟知的兵書,但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學習的。
聽起來很玄乎,但在我那個時代,淘舊書的夜市地攤上,5就能買上一本內蒙古出版社的合集。
其他什麼〈百戰奇略〉〈武經七書〉〈曾胡治兵語錄〉,〈玉帳經太乙法〉〈六軍鏡〉,還有什麼〈太平方略〉〈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天工開物〉〈夢溪筆談〉〈太平廣記〉《三言兩拍》等等也羅列的一通,不管這幾位是否聽過,是否這時代的東西,反正基本查無出處,但一聽名字就覺得是關軍國方略,非常了不起的著作。
當然了,這些東西在古時也許難得見聞於世,但在後世卻是成千上萬的出版任人購閱,還附有歷代名人大家深入研究所做的詳細註解,至於那些典籍,我多半隻讀過其簡介,不過也都是歷代學者名家苦心鑽研的成果,對其精髓要義的概述評價入木三分,拿來糊弄一下觀眾,還是綽綽有餘的。
當然真要細究起來,那也是前人學的怎麼好,到了我實在不才,就學點皮毛,這也說的過去。
至於問我一個普通人怎麼曉得這些雜七雜八的,很簡單,家學淵源而已,道往事不堪回首,小時侯的我沒有什麼特長,就是課外書看得到多一點。母親又去世的早,想當年,我缺乏玩具和兒童讀物的童年,很長一段時間是在粗心大意的老爹,收羅來的發著黴味和書蟲的舊書堆裡度過,拜書痴老爸所賜,同齡小孩在看小人書、玩彩圖片的時候,我的啟蒙讀物卻是什麼《三國演義》《東周烈國志》。也不管看的明白不的囫圇吞棗,可憐我還傻傻的以為,這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將來我會比同齡人聰明。除了偶爾遇到看的不明白實在鳥火之餘,頑性大發就把其中的插圖給撕了,讓老爹好生心疼一陣外,倒也被矇混了一整個童年。
再大一些就是什麼《資治通鑑》《三言兩拍》,等上了初中,象《金瓶梅》《玉蒲團》好些名著也差不多普及了一遍,接觸的範圍廣了,那些漫畫和遊戲才真正進入我的生活。
大可想象一下:曾幾何時,一個小孩抱著本比自己腦袋還大的《詞海》之類大部頭髮呆的情形。害的是那老爹的資深學友來訪,驚見一孩童抱著本影印清同治年木刻版《資治通鑑》,驚而直呼神童也,不過這神童最終是沒做成,因為我的數學邏輯方面的表現實在讓老師想撞牆,但終究靠給那位老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年後也沾了人家的光混了碗飯吃,擠進了考古隊的半個名額……
只是當我無意識的吐出《衛公問對》這個名字的時候,出了點意外,他們的表情一下僵
後變的十分古怪,餘懷貞本來輕嘗慢泯一口茶水嗆在幾名負責隨侍的錄事、舍人,一個手顫把案上的書卷丟了一地,另一個還措手在紙上塗鴉了一隻汙績的,然後是帳後嘩啦器物狠狠摔在地上的碎裂聲,和被拖走時,連聲“陛下恕罪”的哭喊。
“你真讀過《太宗對李衛公策問》”高力士顫聲道,卻被老皇帝輕輕瞟了一眼,連忙告罪退到身後。
“那個“我汗然,用的著反應這麼強烈麼“……略知道一些而已,難道有什麼不妥麼”
老皇帝的臉難得的抽了抽,卻看不出什麼樣表情來,放下簾子招他們到後面,低聲嘀咕起來,卻把我晾了一邊。許久之後,然後出來問,“你可曾還記得其中的章目”
我自覺似乎捅了個馬蜂窩,不小心把離這時代不遠的東西給漏了出來,可是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咬牙道“記得一些”
怎麼不記得,《衛公策問》全名叫《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我那古代文學史的變態教授,為了為難屢屢逃課的大白、網蟲們,特意從古代兵書裡,開出的論文題目,至今還讓許多人提起時,咬牙切齒的。相比那些孫武的〈孫子〉吳起的〈吳子〉姜望的〈六韜〉韓信的〈黃石公三略司馬驤且〈司馬法〉,尉僚的〈尉僚子〉孫的〈孫兵法〉,這《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並不算怎麼出奇,只是北宋編寫的官方教材,武經七書之一,載錄了,唐太宗與名將李靖,探討軍國大事謀略天下方針大政的言談精要總輯集錄,分上、中、下三卷。共98問答。
“太宗曰:「高麗數侵新羅。朕遣使諭。不奉詔。將討之。如何「探知蓋蘇文自恃知兵。謂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