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務津貼、職事配給,還是得樞密院開出來,還有一些軍需、器械大項的調配倉儲,兵部也要報備樞密院的才能劃撥轉運,過手的專案很大也瑣碎。
因此樞密院的實際操作中各種。軍緇才算具體事務的班底,都是按照實際需要從龍武軍現成轉移過去後,又吸收兩學三附的見習優科生,逐漸一點點搭建起來。
雖然新朝統一後的軍隊待遇。相對提高了,但是要求也相應增多了,象拱衛關中為核心的畿內外駐軍,以北軍一個標準,衛軍一個標準,邊軍又是一個標準,然後南衙五府三衛,東宮三府三衛,畿內外各州守捉兵,團練兵,又是一個標準,在各道上又具體細分為都督、節度使牙軍為第一級,討擊(野戰)使次之、防禦使再次之,守捉更次之,團練最次之。各種裝備和供給,也主要是按照職能和轄區的差別的重要程度進行細分。
不過龍武軍體制以外的軍隊,想按照新的標準,拿。到相應的待遇並也不容易,必須按照龍武軍已經成熟的訓練裝備編制軍階號令等一系列規程操條為母本,因地制宜的進行改良版的整頓和重訓,然後按照新法進行考評,才能決定其配給供應等級。樞密院會派出一些專業的指導人員,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滲透。
不過實際上是因為朝廷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中外。軍僧多粥少的問題和患均不患平的問題同樣存在,因此也在我手上直接引用了這麼一個特別的考評法。
就算是同一序列南軍十六衛中,也有從甲級到。丁級不等評定,按照操練和戰訓的表現,以額、全額、大部分、大半、小半的比例,進行衣糧、食料日常補充的競位排名,以保持一定的競爭力。好處是,在沒有戰事的平時,只要三分之一到一半多點的維持費用,就可以支撐大部分日常運作。也可以清汰大多數情況下的亢餘編制。
因此,其實除了。龍武本部已存的事實編制外,其他軍除了本部營團外,只搭了基本的骨幹架子,屬於有將官而少兵卒的,只有大訓會操的時候,才從二三線裡抽調補充兵員,組合起來進行集訓,等待相應的條件成熟了才逐一補全,當然名面上的說法是為了減少維持成本。龍武軍好處撈夠了,也要會哭窮叫苦,甚至適當身段和姿態,以要求更多的東西。
雖然龍武軍在體系內大多數能夠自足,不過該要的東西還得要,甚至不惜放下臉面來爭奪,這是起碼的道理,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雖然不指望這些,按照朝廷撥給樞密院的那些東西,龍武軍還要倒貼不少,最後能不能及時足額得到,也是個問題,但這是起碼的姿態,或者說是一種有求於人或者說緊密依靠朝廷的姿態。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做到無慾無求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聖人,一種是死人,往往結果都不怎麼好,作為一個善始善終的君臣相處之道,就是能夠長期保持相互之間足夠的需求和不可或缺性。
玄宗太上老皇帝真得對李林甫專權結黨,排除異己,把持朝政十九年而毫無所察麼,只是他少不了這個可以讓他逸於國事,一心尋歡作樂的人選而已,哪怕為此付出一些其他方面的代價也無不可,從另一個角度的天子和朝廷來說,如果不再被臣下需要和依靠,那也就沒有再繼續存在的意義……
回城之後已,我特意轉道長安城南的熱火朝天的工地看了看,好歹我現在也是京都畿內總領營造大使。
隨著日子一晃而過,市面重新熱鬧起來,短暫的戰火留下的痕跡,也被逐漸一點點的消去,各種文抄除了對朝廷布的那點乾巴巴公告以外的東西,依舊諱莫如深,卻也開始起歌頌泰興天子的新政,一些風花雪月的悲歡故事,也開始重新出現在喜聞樂見的娛樂版塊之上,
“這兒是賽馬苑……”
“這兒是百獸園……”
“這兒將是新的鬥技場……要求可以打馬球也可以鬥球……”
幾大工程團的負責人,口沫飛濺的對著廢墟中,正在被螞蟻一樣的勞工,清理出來的空地,豪情大的指點江山,規劃著想象中的藍圖。
“還有賽狗、鬥雞、聽曲、說唱的場所……”
“這裡頭得有的池子、牌坊、碑亭,圍著這個空場兒,醫館、藥局,慈濟院,工振所、市易廳,牙房、祠廟、兩學用地,一個都不能少,還有明渠、地溝、大塘,水火房、倉場、棧房、公交役所……”
“道路一定要比原來寬,最好能並街四跑車馬的,左右兩邊用泥磚墊高石子鋪面,為行人之用,多種果木,最好四季皆有,還要留出足夠臨時肆鋪攤位的空餘……”
事實上如雨點一樣冒出來的眾多承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