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養活的人口,增加了數倍。
因此現在關中、山南、劍南、南平等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夏收過了,倉房裡的儲備相當充裕,只是朝廷還沒有建立針對新
作物的稅賦徵管計收體系,再加上這些主要以軍屯點為主,因此實際統一交納的標準還是按照稻麥之類的傳統作物產量來計算,所以在朝廷的夏糧入帳上,增長的相對有限。龍武軍的產業體系內卻有大量的剩餘產品,被加工成各種易於貯存耐黴變便攜的軍用民用食品。所以朝廷缺糧,但是龍武軍的名下卻充裕的很,儘管可以放開肚皮吃,甚至還有足夠的副產品和加工下腳料,可以用來餵養大量的牲畜。
因此無論是提供長安南城受災的居民一個月賑濟,還是應付眼前眾多的叛軍俘虜,從各個軍屯莊裡的庫房中調集出來大量原本作為飼料加工用的土豆和大豆,直接過水一煮或者火烤烤,就可以輕易搞定了。
朝廷缺糧,不等於龍武軍也缺糧。當然為了避免落人口實,在這個情況下不適合炫耀龍武軍如何富足充裕的,因此這些都是作為山南、劍南等廣大愛國商人的名義,採買後再有組織的捐出來的。
現在
作為樞密院重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新組織討平靜邊軍党項拓拔之亂,因為那些閹黨的矯詔,原本調遣去征伐叛藩,和彈壓附藩的軍隊,被大量消耗在內亂中,上層的將官們,也多牽連進內亂,需要重整。
廢同華諸州防禦使,改守捉使,團練使。清理長安附近諸多的番號,該撤併的撤併,該遣回的遣回,該分駐的分駐,該整編的整編。無論是軍隊還是官方,一些從逆者和跟風的人要受到清算,一些牆頭草要受到懲罰,中立和觀望者也要得到適當安撫,堅定的盟友要予以鼓勵和補償。
以現有左龍武軍為基礎擴編,恢復左右龍武軍之制,以金吾軍為基礎吸收整變的外軍精幹,重建左右金吾衛,改編鐵拔軍為神策左軍,軍屬十數營團練,改編同州、華州的守捉兵,大型軍屯點的義勇,將就地直接改編成預備役性質的府兵,同時保留隸屬遞進增補關係。
其它鎮京的監門衛、千牛衛、五府三衛等,依由宰相們主導,保持在南北衙相峙之勢。羽林軍、神武軍、神策左衛的班底,也另起爐灶。
其它中軍外十二衛雖然也重建,但就沒這麼好待遇了,全部被打散混編。鑑於原本重建的十六衛在長安之亂的表現,僅僅的將主個人的命令,大部分士兵就毫不猶豫的投入到對京都的劫掠和破壞當中,因此不再允許他們保留完整建制的整編
這也是傳統以親族家將部曲為紐帶的古代軍隊最大的弊病,因人成事,因人而亡,一隻驍勇善戰的軍隊,也往往因為主將的個人魅力和才幹,打上鮮明的山頭烙印,一當這種個人色彩,與朝廷掌控軍隊的需要產生衝突,這也是這種軍隊重新淪為平庸的開始。
此外還有一個暴露出來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就是那些內官透過監軍和宣慰的機會,對中外軍的滲透和影響,相當的觸目驚心,他們的觸角直接繞過那些資深的將帥藩鎮,而延伸進他們的部將當中,只要一個導火索,或者一個契機,就可能產生巨大的破壞力,使事情迅脫出這些藩將節帥的掌握。
不過這種原本是配合朝廷的分化手段,用來限制和解決藩鎮問題的底牌,卻被大張旗鼓的用來對付我的龍武軍,我真不知道該是悲哀還是榮幸。
要知道整個長安附近周邊的駐軍,幾乎被捲入這場針對龍武軍的動亂中,兩大領兵的宗王,兩鎮節度使,南北衙,駐留城外的外鎮軍在內,十幾支軍一級的部隊,幾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作為朝廷直屬中軍十六衛裡,勢力最完好的七個衛的編制徹底消失。同時還有大量的朝臣和官吏的家宅,被亂兵劫掠或搗毀,
但是很奇怪的一個事情,雖然那些閹黨是因為陛下病危才臨機動的,但是那些外軍卻象是早有默契一般,按照遠近的距離,幾乎是同時兵攻入長安,但是進了長安後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這些軍隊徹底失去了有效的控制。
然後是重新評定這些軍隊的戰備等級和規模戰鬥力,以決定相應的配給制度和待遇級別,以及去留撤併還是整編。
在整頓的同時,也籍以在朝廷中軍,在朝廷直屬的中軍,和關內駐軍中,進行龍武軍特色的三差一選一材制度的拓展試點,推行龍武軍中沿用相對成熟的軍勳等階制度,以區於別外軍,形成軍職銜爵的雙軌制度。職務和軍銜徹底分開管理,薪餉和津貼、犒賞、年賜、月供、衣料等名目也徹底區分開來,以減少過手的環節和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