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清洗光了。國家資深幹練地臣子,幾乎都被罷逐,國家有事,哭都來不及。

恩,這可是那位朱和尚的經驗之談,靠殺功臣廢宰相建立特務政治來確保皇權獨大,結果是兩代以後就更加變本加厲的皇權旁落。

“為什麼……,反正人是先帝殺的,新君一登基,可以給他們的後人平反啊,不但收回了人心,還消除了潛在的禍患,經過這十幾年的緩衝,那些身故勳老,在軍的影響已經大為減少……這就是帝王之道啊……”

“什麼,難以接受麼,你以為你老爹把你送過來是為什麼,來接受我家的奉承麼,讓我和其他人一樣,說你如何地天資聰穎,又是如何的天命所歸麼。

“解決之道……傻瓜,哪有什麼解決之道,自古又哪有可保千秋萬代的江山……”

“你到底讀過史書沒有,老子創業兒子守成孫子敗家後人揮霍,偶爾出個中興之主,多延續那麼十幾數十年的起運,就算了不得了……”

“道理也很簡單,子孫後人多不知道父輩創業打天下的艱辛和勞苦,授受父輩的遺澤,當然理所當然的事情,既然得來的太輕易,自然不會懂得珍惜的理由……做昏君最容易,做庸主日子最好過……想要鼎新革易,哪有那麼容易,哪個不是遍地荊棘,付出犧牲和代價無算,才闖過來地……

我這一刻。卻是想起被羈絆在河北地李泌,被無數門閥豪族稱為破家宰相地眼中釘和肉中刺地他,身價隨著憎惡程度的積累,已經被抬到和那位口蜜腹劍的弄璋宰相李林甫相比肩的高度,儘管出入必有大隊的衛士拱護左右,但想他死掉地人,還是前赴後繼的發動刺殺。

“所以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成難,”

“開闢一個新朝。往往是大亂後的大治,開國帝王在百難中還有兩個難得的優點:一是百姓思定,多年大亂。百姓民不聊生,只要有人可以給他們一個安全的環境,給他們一口飽飯吃,他們才不管這個人到底出身哪裡,為人如何;二是上一個朝廷的統治階級被徹底洗牌,大量的空位置等著替補,這也是吸引人才彙集的核心原因。”

“戰亂中興的帝王在這兩點上恰恰是弱項,國家戰亂就是國家衰敗地預兆,黎民對於這樣的朝廷多數抱著幸災樂禍的觀點。希望它倒下去。而原有地門閥階級又不願意放棄既有利益,地方主義盛行,各地門閥豪族紛紛自立以謀取更大的權力。這兩點往往是導致一個龐大王朝在短時間內迅速土崩瓦解的核心原因。”

“這也是許多君王寧願抱殘守缺,守得生前之治的緣故,因為經年日久積累下來的政權體系和格局,已經不是簡單的皇命,就可以動搖的,非有大才大魄力者,難以為之。因為他們每做任何一個改變,觸及的可能是自下而上巨大的利益體系。”

“再給你說說施政把……

“你可知世人都叫我倡導功利主義之首惡,敗壞世風,不知廉恥、人心不古……但實際我地軍管治下,要比其他人過的好,為什麼”

“因為他們搞不明白,好高騖遠,謀劃長遠,那是身在其位朝堂中大人們的專利。作為統治根基的斗升小民。出於自身和環境的侷限,卻只能看的到眼前和實際的東西……”

“如果你僅僅為了所謂的一廂情願的理想。去犧牲他們地眼前,去換取你所謂的長遠,再好的心思,也很容易變成擾民破家之策……

“這其中,又有個得失的道理……”

“當年漢武北逐匈奴,消弭邊疆之禍,是民修養生息,被頌為英主……而同樣是發兵平西域而取天馬,卻被後世議為勞民傷財,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傾動國力,所做的事情,不過是給自己豐功偉業上錦上添花而已,而對死傷累累的將士來說,對無數奔走輸送的官吏來說,對承當賦稅億萬子民來說,他們從中得到了什麼麼,沒有……這是一樁成本遠大過實際的收益的虧本買賣……,”

“不要說什麼明犯大漢者,雖遠必誅之……口號再響亮也難抵民生蒼白凋零……口號當不得飯吃,解決不了冷暖……揚威西域,也僅僅是揚威西域而已……未得寸土,也未獲鬥黍,一個天朝地體面而已……所謂地武功,也不過是君王逞私慾的產物……

“兵者為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但一旦用之,就必須有所獲……就食於敵國百姓也好,以殺戮為耕作其國土也好,勞師付出必有所獲,所獲大於付出,而且不僅僅利於君王,亦受益於將士、官吏、百姓,這才是武運昌盛,國家越戰越強之道……斯暴秦,以虎狼之勢,席捲天下……多賴此,所謂軍國主義之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