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夷有許多部,除了相當部分與漢姓雜居外,大部分散佈在西川的崇山峻嶺中。過去鮮于仲通治蜀時。對這些百夷採取殘酷的高壓政策。後來為文飾其過,又有縱兵掠殺夷人以充軍功。因此百夷之中,早年時有叛亂髮生,後來龍武軍入蜀,大量組織南逃的北地流民,四處開荒開礦,不可避免的進一步擠壓到一些夷民的傳統生活空間,而在關於水源和土地地衝突中,軍隊多數總是站在漢人地一邊,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壓力下,接受並且嘗試了與漢人共處地方式,還是有相當部分固守傳統和存在,在無力抵抗的強勢下,不得不離開世代生聚地棲息地,而退進更遠更偏僻的大山中。
雖然證實了對方的身份,我心中那種沉甸甸的,卻尤然未去,如果是百夷的叛亂,並不足以構成道路阻絕的理由,更不能成為公然主動襲擊朝廷的正規軍地動機。
再說劍門附近雖然勉強算戰略要地,但並沒有太大地佔領價值,並不算富庶或者重要的儲備,因為他是進入成都平原地最後一關,防備相對鬆懈,平時也只有維持數百兵,如果是為了搶劫和掠奪,出動的人也未免太多了。
如果是有計劃的為了阻止南下的官軍,那這個局中的圖謀也未免太大了,起碼是個席捲整個北川的動亂了,但是山夷歷來是各不統屬,局於深山艱險老死不相往來,要他們一直都有這種眼光,也不用在歷次與官府的交鋒中,屈辱的退進深山了。
很快,被稱為劍門的那個在懸崖巨石中直劈的裂縫,出現在眼前。還有滿地戰鬥過的痕跡,一路破碎的兵器和丟棄的旗幟,卻是地方團練的標誌,道路兩邊的草木燒的只剩下一些根莖,徒手的山林隊,已經攀上了劍門的懸崖石頂,用小旗和鏡子,打來沒有發現敵人,暫時安全的旗號。
劍閣的關城裡是死一樣的寂靜,連城頭的血跡和燒燬倒塌的灰燼,看起來都沒有人收拾。
大軍的鐵流繼續向開進,直到傳來遇敵的警號。
殘破的城頭上突然升其了一槓旗幟,素底羊首旗,卻是松州軍羌營的大旗。
一色的無纓環邊盔,鐵葉甲綴子的軍人,站在關城下,是典型山地軍
“松州防禦使衙前兵馬都知關沐蒼,率鎮下一千四百員,參見北軍總府大人”
為首的臂紋羊頭骨,鑲一個銀月的軍將,跨劍鞠身一禮道。
“松州軍怎麼在劍門……
在劍南八州六鎮邊軍之中,龍武軍與松州軍算是關係最密切的,那裡不但有北川最大中轉口岸,還有軍屬的山地訓練營,也是對付吐蕃的一個重要基地。
“屬下是應魏長史之邀,前來赴援的……
他解釋道。
十幾天前,松州突然受到吐蕃人以象雄軍為首十數部聯軍,準備充分的強攻,陷沒了十幾寨和哨所,戰場一度打到松州城下,才被城頭上密佈的床弩石炮等軍械稍稍打退。僅僅這幾次衝鋒,先後付出傷亡近萬,卻徘徊相持不去。還有增兵的跡象,不過附近的松外蠻和山羌眾的援軍。也奉命前來松州應援,目前暫無太大的危險。
如果說這僅僅是吐蕃發現了前期松州軍地小動作,而進行的反報復,付出的代價也未免太兒戲。越是大規模的戰爭,越都是有長遠的目的性的。因此長駐長史魏方進為保證後方安全,特地要求派出一支健于山地地精銳部隊,對後勤補給線進行武裝搜尋。
這一搜尋。卻搜尋出問題來,有人在假傳官府的命令,散佈各種的謠言,沿著線索一路追擊過來,才發現問題十分嚴重,身為蜀中第一門戶的劍閣。居然陷入不明敵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從背後反襲了這些突然冒出來奪關的夷人,又於關城為餌。已經陸續消滅了好幾股試圖入關集結的夷人武裝。
關城中糧院軍地據點已經不冒煙了。
層層疊疊滿地地屍體由外向向內放射壯地分佈,越往內越密集堆的越高,火焰燒灼過地屍骸交錯堆壓在下面,越上層越是的帶著觸目心驚的刀槍甚至是撕咬傷痕新鮮。屍體一直綿長的堆到牆頭上崩塌的缺口。
露出裡面燻成黑色的殘垣斷壁,顯然經過了一番慘烈的戰鬥後,其中能燒地都被燒掉了。
“難道整個北川地山夷都反了麼”
踩著滿地沙沙做響的灰燼,看著被清理出來地糧院所的廢墟。我心中更加疑惑了。
象這種大規模的動亂。不應該一點前兆都沒有,這些山夷何止成百上千個部落山頭。居住的地方又偏僻,一下子要聯動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