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迫不及待的派兵要鎮壓,結果許都趁勢而反。
只是王雄動作太慢,他鬧出的風聲反而很大,許都都打下了金華周邊的七八個縣城了,他的兵還沒有跟許都交過手,最後返回了金華,到底是王雄積極剿匪,還是藉機給許都施加壓力,讓許都有造反的理由,這就不太好說了。
但以王雄後來的表現來看,肯定是跟許家有內幕交易的。
在楊潮心裡不由升起這樣一個脈絡來。
許都葬母,姚孫棐“誣告”,王雄明裡發兵,暗裡通知許都,許都立刻造反,打敗之後,許都退避家中,王雄說要受降。
顯然許都受降此時是雙方鬥爭的一個焦點,如果受降成功,則說明許都造反情有可原,時候姚孫棐肯定獲罪,所以左光先不得不臨時折返,來保護姚孫棐。
如果受降失敗,那麼許都就是真反,在左光先的保護下,姚孫棐弄不好還有一個剿匪的功勞,加官進爵。
楊潮感覺,王雄和豪族是一邊,左光先為首的東林勢力是另一邊,而陳子龍因為跟許都的關係,跟王雄有默契,唯一的變數則是楊潮。
許都造反,十萬人響應,雖然不想李自成、張獻忠那樣的巨寇造成的破壞大,可依然造成了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其中破產的百姓怕是不少於十萬人。
最後金華一戰大敗,許都立刻就拋下了那些響應附和的外圍流民,帶著自己核心的一萬家丁,逃回了家中,然後表示要投降。
守衛金華的王雄不但保護了金華城,而且斬殺頗多,自然是大功一件,而許家這樣的豪族,還能夠藉此機會,兼併破產百姓的土地,同時還打擊了姚孫棐等東林黨人,也是一個贏家,弄不好許都還會被詔安做官,一舉多得。
事情的複雜程度,遠超楊潮最先的判斷。
分析來分析去,楊潮自己感到頭都有些發脹,還是得不出誰對誰錯的結論,似乎只有權力鬥爭,而沒有公道人心。
但是站在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立場,無論誰輸誰贏,他們都輸了,從這一點看,楊潮感覺這些趁亂鬧事的地方豪強更可恨。(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五節紅臉白臉
文官集團該撈的好處,楊潮感覺自己似乎擋不住,但是不能白白便宜了這些鬧事的豪族。
所以楊潮堅持要出兵。
在陳子龍頗為不願中,在姚孫棐心情糾結中,在朱萬華磨刀霍霍中,楊潮的大軍出發了。
金華府距離東陽縣距離並不算遠,只有三四十里路而已,又有東陽江相連通。
楊潮不給陳子龍等人絲毫延遲的機會,邀請這些人坐上自己的漕船,向他們展示了一番什麼是急行軍,不到兩個時辰就到了
這座鎮子位於紫薇山下的黃田畈,此處是東溪、西溪和南江三河交界處,是一個物資集散地,連線金華、義烏和東陽,算得上是金華府境內一個不小的富餘鎮子,而這個鎮子上一半的商鋪都是許家在經營。
許家的老巢,就在黃田畈後面紫薇山上,在上面許家修建有豪宅,形成一個山村,就叫紫薇山村。
其實此山又有烏龜山之稱,又低又平,就像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風景倒是山清水秀,下面就是三江河流,也是一個風水寶地。
許家非常看重此山的風水,因此才買下此山,在上面建築豪宅。
黃田畈是一個小鎮,自然是擋不住楊潮的大軍的,直接就在黃田畈下船,往紫薇山上運動。
黃田畈有山路直通紫薇山村,基本上也就是專門給許家準備的,當然這路也是許家修建的,道路情況相當不錯,從鎮子到山腳都是石子路,到了山下還有石板路直通山上的許宅。
“有勞楊大人護送下官到此,不過還請楊大人就在此地紮營。待下官獨自上山吧。”
陳子龍陰沉著臉總算說話了,一路上都一直保持沉默。
楊潮這次倒是好說話對了。
“就聽陳大人的,我軍就在山下紮營。不過陳大人一個人上去,本官有些不放心啊。不如讓本官的親兵護送大人上去如何?”
楊潮一副關切的神色問道。
陳子龍搖搖頭:“謝過楊大人美意了。不過那許都早有歸降之意,楊大人的親兵上去反而不美,要是引起誤會,倒是不好了。”
楊潮皺起眉頭裝作為難道:“如此?也罷!那就辛苦陳大人一趟。不過陳大人孤身犯險,在下實在擔心。一個時辰之內,要是陳大人沒有下山,在下就要攻山,解救陳大人!”
楊潮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