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頭是個實誠人,上次合作清碼頭的淤泥時,楊潮就發現了,於是這次又找到他合作。
“哈哈,白匠頭,謝謝你提醒。不過本官覺得,錢還是花出去,才是錢,留在手裡啊,就只是一堆銀子。”
“銀子不就是錢?比錢更值錢!”
白匠頭心裡暗自腹誹,老百姓說的錢,都是指值錢,就是那些孔方銅錢,有時候也指銀子,但是明顯銀子比值錢更有價值。
“白匠頭你就幹吧,算一算從秦淮河口我修的圩堤哪裡,一直沿著長江到獅子山下,大概要多少銀子。三萬兩銀子可夠?”
楊潮修建新江口圩堤的時候,就花了一萬兩銀子,不過那時候還加上碼頭清淤,長江邊這一段圩堤比新江口哪裡的長三倍多,因此楊潮說了個三萬兩。
結果白匠頭搖了搖頭,低頭掐指算起來。
楊潮還以為不夠,因為要一直修到獅子山下,跟眼神的坡地連起來,弄不好要超過四千丈,三萬兩不夠也情有可原。
結果白匠頭算完後道:“兩萬兩銀子就差不多了。”
楊潮沒想到還少了一萬兩。
白匠頭繼續細細報賬:“上次我們修新江口那一段,因為有清淤,要僱船,加上人工,所費頗多,如果單單修長江邊這一段,也就只要僱人挖溝,還有就是一些石材費用罷了。”
楊潮明白了,這匠頭根本就沒算他的利潤。
上次他是透過黃錦,從工部派過來的,做的是差役,因此從來沒考慮過利潤的問題,難怪他會替楊潮考慮,表示楊潮修堤是賠錢了。
楊潮笑道:“白匠頭,如果本官包給你,你該要多少銀子?”
白匠頭一愣:“什麼?包給我!”
楊潮點頭:“如何?”
白匠頭臉都漲紅了:“不成不成,這活太大了,賠了錢怎好?”
明末的民間經濟十分活躍,有大量的匠頭從事包工頭業務,白匠頭也是知道的,只是他是一個修水利的匠戶,水利大都是朝廷在修,是不可能包給私人的,因此他自己倒是沒有包過活。
楊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