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一節花出去的錢才是錢
自從接替了餘承武的官職後,也繼承了餘承武留下的大量遺產。
餘承武是一個老軍伍,經營手段遠遠趕不上楊潮,因此他留給楊潮的,其實也就是過去大明朝在這裡建設的資產,準確的說也就是那些營房和土地。
新江口大營輝煌時期,有四五萬的兵馬駐紮,幾百艘寶船出入,因此這裡的建築規模相當龐大。
楊潮做左司把總時候,營房都很寬裕,甚至可以給人養豬。
升任中部千總後,就更加寬裕了,多數營房其實是閒置的。
而中部只不過是新江口大營向南,正對秦淮河的營房而已,中部大營面向西南,分為左司右司和千總大營,連成一體南北綿長三百多丈。
新江口這裡,像中部這樣的營房新江口大營還有五座,分別是左右部千總大營,副將中軍大營,以及一些廢棄前後千總部。
位置是這樣的,西南邊面對新江口就是中部大營,綿長三百多丈,西邊沿著長江分別是左部千總大營、副將中軍大營,右部千總大營,長度加起來超過一千多丈,面向東北獅子山方向的則是過去的前部千總大營,而東南方向面向龍江船廠的則是後部千總大營。
除非廢棄的前部和後部大營外,其他大營都尚算完整。
楊潮上任後,立刻視察了一番,發現這些大營大概沿著秦淮河和長江方向延展,大營形狀近似長條狀,長為一千餘丈,寬為三百餘丈,而四面大營中央,則圍出來一個長一千丈、寬三百丈的操場。這跟其他營房中的操場都不同,這是三軍合練的大校場,過去軍紀完備的時候。每一個月會有兩次合練。
當然現在早就不練了,因此這個大操場也就成了農田。預設的規矩是,誰當新江口大營的主官,這裡就是誰的私產,餘承武是上一任主官,因此這裡一直都是餘家子弟在耕作,現在楊潮上任了,顯然這裡就成了楊潮的產業。
這麼大面積的操場,划算成畝的話。足足有四千五百畝,但是並沒有全部開出來,靠近營牆的地方,以及一些過去碾壓的太硬的路面,實在是開不出來的,因此真正耕種的面積大概在四千畝左右,操場上還打著十多口井,滿足了用水的需求,因此這裡的農田收益還是不錯的。
操場四面都是營房,南邊的中部大營是最好的。因為楊潮掏錢徹底翻修了一邊,北邊的前部營房和東邊的後部營房早已廢棄,裡面的操場上長滿野草。營牆上的木頭都被船廠偷偷扒了造船去了,裡面的房子也基本上被船廠和獅子山附近一帶的村民給偷偷拿走蓋房子去了,因此基本上成了野地。
西面面向長江的營房還算完整,但也是勉強能住人,跟楊潮過去的左司大營一樣,許多房子都能看到天,但是地基穩固,牆壁堅實,修修房梁。加幾片瓦,就是很好的房子。
只是出了中軍大營外。左右千總部都有軍官,這卻讓楊潮不太好動。因此楊潮找上了左右千總,還有他們手下的一大群把總百總之類的小官,跟他們商議過一次,對於千總,楊潮希望他們能運作一下,從新江口這裡調走,楊潮承諾,給每個人一千兩銀子運作費,至於是平調還是升官,楊潮就不管了。
雖然兩個千總都很不高興,可是卻也礙著楊潮的威勢,不敢太過反對,暗中活動去了,至於是活動挪位置,還是活動對付楊潮,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兩個千總手下的把總等小官,倒是沒必要讓他們走,因為實在是太趕盡殺絕了,楊潮採取了跟黃衝一樣的方法,允諾給他們土地,讓他們在大營外門開荒。
中部大營到秦淮河邊就有一千畝地,大營西面到長江邊的土地就更多了,這裡綿長將近四千丈,距長江一千到兩千丈距離都是一片荒地。
光是這一片經常被長江水氾濫的灘地就足足有五六萬畝,足夠這些人開墾了,同樣的道理,只要修建出圩堤阻擋住雨季長江豐水期氾濫,就可以將這幾萬畝荒地變成良田。
跟不用說北面往東一直到獅子山,西面一直到船廠甚至護城河一帶,都有大片的皇帝沒有開墾,只要採取一些措施,就能得到土地了。
唯一的問題是,這需要投資,而且是大規模的投資。
“大人,您何必這麼破費呢,小老兒說句不該說的,您能在這裡當幾年官?弄好了,好不是平白留給了後面的人。”
在楊潮帶人看過這一片地形後,工部的匠頭不由勸說楊潮。
雖然楊潮花錢,他掙錢,但確實有些替楊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