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種手槍製造的一種特種蛋形榴彈,雖然它攜帶的炸藥比較多,但仍不足以擊穿蘇軍坦克的裝甲。這些超小型榴彈當時到底毀沒毀傷過任何一輛坦克,這確實是一個問號,而當時為了把這種超小型榴彈發射到蘇聯坦克上又到底有多少勇士作了無謂犧牲,也將永遠是一個未知數。可以想見,部隊對這些如同玩具一樣的東西,也絕對不會信心十足。但凡稍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曉,憑藉這些算是歪門邪道的東西是不能換來勝利的。
戰蘇聯七十五節:孤軍奮戰:朱可夫
至於游擊隊的反坦克手段就更是不值一提了,他們的進攻手段充滿了原始性質。可是要小看了他們,同樣會付出代價!在大後方,剿滅南斯拉夫、白俄羅斯、波蘭東部殘存的游擊隊時,坦克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們充當移動火力平臺,隨時支援精銳步兵作戰。對那些死性不改一心想趕走德國人的蘇軍殘餘進行掃庭犁穴式的清掃!游擊隊員們面臨著在火力和機動性方面都佔有極大優勢的坦克的步步逼近,拿不出有效的對策。在絕望中,他們只好跟坦克進行交手戰。人們躺在壕溝或塹壕內,等坦克快要開到他們身體上方時,他們突然跳出來,爬到坦克頂部,對著觀察孔向車**擊,或者用撬槓撬開乘員艙口蓋板或火炮發射孔的護板,然後向裡面射擊,或者是向發動機艙內傾注汽油,然後點燃。正是在這樣的戰鬥中,“莫洛托夫雞尾酒”炸彈才得以發揮了作用。這種炸彈內裝的是汽油(或其它揮發油)、水和黃磷的混合物,同時還附有一塊膠皮,膠皮和揮發油作用後可以生成一種粘性膠體。這種混合體裝在一個玻璃瓶子內,在投擲之前,應當首先用力搖動瓶子,拋擲出去的玻璃瓶撞到目標硬質表面以後,瓶殼破碎,流出的黃磷在空氣中自燃,揮發油即隨之而猛烈燃燒。0。5l左右的燃油並不會對坦克造成多大破壞,但汽油在燃燒時所發出的濃煙,很快就會被坦克上的抽風機吸入坦克乘員艙內,進入艙內的滾滾濃煙通常都能在乘員中引起巨大驚慌,以致不得不迅速停止操作並倉忙跳出車外。後方用的都是國防軍替換下來的三號,四號坦克,大多采用汽油發動機驅動。因此,只要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投擲的數量比較多,坦克上的油箱就可以被點著。“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無論是在攜帶時還是投擲時,都有很大的危險性。
所以游擊隊員們發明了另一種效果比較好的武器,其實就是用於反坦克的一種炸藥包。其實,它只不過是一個布袋子,袋內裝著用於一次爆炸所使用的炸藥,同時還安裝著一個燃燒時間很短的引信和一個拉發開關。在對坦克進行攻擊時,炸藥包攜帶手必須衝到坦克跟前,拔出引信保險銷,然後,將炸藥包扔到發動機蓋板上,或者扔到車體下面,其結果,無論是對於坦克還是對於投擲者自己,通常都有致命效果。
類似的能有效對付坦克的小玩意還有很多,這不過是蘇軍戰爭智慧的集體體現。人在逆境中總是能夠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更何況是以“不可以常理度之”的老毛子呢?這些戰士們自發的反坦克戰術探究熱潮影響了整個部隊,很多人都在追求步兵反坦克作戰更好的武器,在這個時候美國人及時提供了更好的“巴祖卡”的改進產品。第二代的巴祖卡用的是更好的改進技術。更輕的鋁合金發射管,更銳利的鎢合金穿甲彈,與第一代相比穿甲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對付坦克的正面裝甲雖然是稍顯不足,攻擊側後面部位卻是相當湊合。英國人也比較仗義,他們提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是一種超口徑彈藥。利用門羅效應制造的槍榴彈。他們發展這種武器好幾年了,早在戰爭開始之初的1938年就有了這種武器,這幾年不斷改進,不斷在實戰中檢驗,武器的效能提高了不少。現在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獨有的武器供給蘇聯,就是要毛子們以千萬計的步兵能發揮最大的效能,把德國戰車拖垮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
邱胖子和羅瘸子的如意算盤打的是叮噹作響,他們把自己手裡合用的反坦克武器不遺餘力的支援老毛子,就是想拿著他們當炮灰。盡一切可能消耗德軍,消耗毛子自己本身。以便戰後能夠有能力控制他們,重新把握世界局勢,執掌牛耳。
在德軍坦克部隊強有力的打擊下,包圍圈內的朱可夫叢集40餘萬大軍覆滅在即,可惜斯大林等一眾蘇聯領導人此刻尚且不知。與德軍進攻的速度相比,他們的反應速度是慢了一拍。中央集團軍群的大部隊始終沒有異動,只是在白起的授意下個別裝甲部隊在做著迷惑蘇軍的機動,做出一副試圖在圖拉北部地區突擊莫斯科的假象,讓強大的蘇軍進攻圖拉的北翼羅克索夫斯基叢集不敢全力進攻,不得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