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之赤色黎明 作者:點絳唇

但他坐鎮一方,發現如今這種情況怎麼都得做出決斷才行。一方面又有點擔心,畢竟三百萬大軍,放在哪裡都不容忽視。

糾結了半天之後,夏侯惇下達了命令:只要對方沒有攻城掠地,放任對方東遷!

這的確有當鴕鳥的嫌疑,不過比起和三百多萬人交戰來,放任他們離開更好。山民本來就不服王化,一直都是半獨。立的存在。漢化難,想要他們下山居住同樣困難。本身就沒辦法給蜀漢的稅收帶來好處,同時又會不斷起事造反給當地的治安和經濟造成問題。

把這些人都遷徙出去,人口固然是損失不少,但本來就不服從帝國的存在,沒有就沒有了吧!至於華夏共和國那邊,遲一點自然會有人向他們問責,至於是否要對他們開戰,那也本來是國家的行為,他一個地方守將,還是不要多事好些。

經歷這次戰鬥,夏侯惇和夏侯淵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作為武人而言很不甘心,但作為一個合格的將領,他們必須要總結經驗,吸收失敗的教訓,心中已經做好了決定,下次不管如何都不會這樣狼狽了,甚至要讓對方見識見識他們的厲害!

又過了大半個月,將近五萬的山民遷徙到了贛縣,並且經過分流,分別在華夏共和國的這四郡之地進行安置。好在糧食並不缺乏,也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薪水,否則財政只怕又要危險了。

劉行他們這一千人之中,只有三十餘人陣亡,部分是死於戰爭,部分則是死於毒物。五百萬人在遷徙過程中多少也損失了一部分,好在對於山裡人而言,這不過是常態。

沙摩柯進入華夏國防學院少年班裡面就讀,這是原本就答應好的事情。老蠻王見華夏共和國履約,心裡也是鬆了口氣,安心幫助地方官府,安置自己的部民,迎接新的生活。

對於華夏共和國來說,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不過是野心的開始。

“五百萬人直接遷徙離開?那夏侯兄弟沒有阻攔?”孫堅看向身邊的文臣問道。

此人年初隨家族南遷,據說原是徐州家族,卻因為被呂布禍害,不得不舉族搬遷。

當時呂布封鎖了北部,他們只能朝著南邊轉移。又不喜歡那偽善的華夏共和國,於是繼續南遷,當時差點就打算進入桂陽郡境內,卻不想剛好被當時巡邏的孫堅發現。

簡單交流之後,呂布對他的才華學識驚歎不已,以郡丞的身份邀請他。後者也感動,最後就隨著家族留在了海南郡,並且拜入呂布麾下擔任郡丞,他的名字叫做張昭。

張昭和孫堅這個當過縣丞的二把刀可不同,是真正的內政人才。上任後在很短時間內,就把積壓下來的政務全部處理完畢,並且幫助孫堅規劃好了南海郡的發展思想和路線。

與此同時,又有彭城嚴家、吳郡陸家等世家,在張昭的引薦下在南海郡定居下來,家族之中不少子弟開始出仕,陸康也在孫堅麾下當起了主簿。

說來諷刺,歷史上陸康可是死在孫策手中,沒想到在這個時空,他卻投靠在孫堅麾下。

至於外面的事情,孫堅也一直在留意,不管是蜀漢還是華夏共和國都是真正的強敵。劉焉之所以能夠存在那麼久,也就是地偏人少沒有佔領的價值,但卻也不可不防!

眼看華夏共和國在南四郡閒晃了一圈,把別人數百萬人口捲走,更聽說夏侯兄弟徵發的協從軍全部陣亡,本身也受到了損失這點,給他看到了逆襲的希望。親自前往刺史府拜見劉焉,請求揮軍北上佔領南四郡。

孫堅目前掌握了海南郡的軍政大權,只是交州治所也在番禹,是故他的一舉一動總在劉焉的注目下。短期內也不算什麼,長期下來,心裡難免也有點不自在。

“荊州乃蜀漢治下,我身為皇室宗親,不好對其攻伐!”劉焉卻並不贊成孫堅的提議。

“刺史所言大謬!”孫堅卻是早就準備好了說辭,“荊州目前還在王睿治下,雖然算是蜀漢治下,但刺史王睿卻保持著若即若離的狀態,並不願意徹底把軍政大權交付出來。刺史乃是今上親人,自然應當為君分憂,南四郡在刺史麾下,怎麼都比王睿麾下,讓今上更加放心一些。”

劉焉老了,今年開始背後就長了背瘡,而且開始逐漸惡化。他知道孫堅是個野心份子,若他出了意外,兒子是否能夠順利尚未,只怕也是未知之數。說不得,到時候整個交州還給孫堅做了嫁衣。

想了想,他咬了咬牙,允了孫堅北上攻略的奏請。卻是打算徹底把孫堅趕到荊南四郡去,來個眼不見為淨,甚至若能與之結盟,作為與蜀漢的緩衝地區,倒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