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赤色黎明 作者:點絳唇

敵軍只是在做最後的掙扎。

但總的來說又不是這樣,他們只是眼看獵物要離開,所以進行最後的嘗試。若他們的人數再多三倍,說不定就真都能夠把他們都給留下來。

說來還真是諷刺,對方似乎就那麼三千多人的部隊,但卻把他們五萬大軍,打得半殘。

這絕對不是武陵蠻那種腦子裡面都是肌肉的存在,這背後絕對有別的勢力摻和了進來。但偏偏邊境也沒有傳來有敵軍入侵的訊息,情報的不對稱,使得他們就被動了許多。

不過能做到這點的,夏侯惇甚至都不需要邊境的情報,都能猜得出來。

這也是肯定的,能做到悄無聲地進入敵境內,甚至幫助武陵蠻對抗他們的,放眼當今天下,也只有華夏共和國能做到這點。

如此武陵蠻的去向只怕也明白了,他們是打算搬遷到華夏共和國去啊!

只是他此刻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先回去穩住部隊的情緒,同時安排好使者,向上面彙報。至於如何應對,就看上面的人如何對應了!(未完待續。)

第123章孫堅的逆襲

從劉行他們出發開始,甚至已經做好了艱苦游擊戰的準備。一千人只會數百萬人的山民,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做到這點,似乎不太容易。

真正打起來,呂虔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有點太高估了敵人的戰鬥力。

值得佩服的是敵人的裝備水平,還有正規軍的身體素質。甲冑比以前精良了不少,至少他們手中的兵刃,不會如同大漢共和國計程車卒一樣,輕輕一削就斷掉;士卒在山路里面前進了大半天的時間,卻還能夠及時組織反抗,內部也非常穩定不會輕易崩潰。

換做是大漢共和國的話,最後的突襲足夠讓已經疲憊不堪的他們徹底崩潰。但明明已經累得不行,夏侯兄弟依然組織起了反抗,士卒們也是積極抵抗,並沒有完全崩潰。在這個時代而言,要做到這點已經非常困難。

根據情報顯示,蜀漢軍已經開始任命了不少的監軍。這些監軍又被稱之為天子監軍,當然不是太監組成的軍隊,本質上就是一群政委,但卻是專門宣傳忠君愛國思想的存在。

如果說,華夏共和國宣傳的是華夏萬族共和的概念。那麼蜀漢宣傳的,便是忠君愛國的皇權思想。說到底蜀漢的建立者,便是漢靈帝劉宏的嫡長子劉辯,他可是真正意義上登基當過皇帝的存在,和那個被群臣扶持上位的吉祥物劉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所當然的,整個蜀漢政權便是標準的帝國統治模式,劉辯依靠劉宏給他的遺產,成為真正乾綱獨斷的存在。甚至用了點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來逐漸分化麾下世家和武將的權力,以便更好控制這個國度。

蜀漢的科研投入也是非常的大,王越的在巴蜀開設了墨家行會,幫忙鼓吹以民為本,忠君愛國的精神,其學術地位已經超過了儒家。在民間的地位,也僅次於五斗米教。

墨門本來就擅長科研,在他們的幫助下,科技樹也在順利攀升。劉辯對科技的投入也非常慷慨,佔據了國家總收入的22%,僅次於軍費投入,比教育投入還要高一半。

各種因素,導致蜀漢軍的戰鬥力的確是暴漲。又有各種名臣猛將相助,於是輕鬆就佔領了關中地區,甚至都城也遷徙回了長安,甚至已經派了曹操,重啟絲綢之路。

蜀漢正規軍的確不好對付,至少他們的思想堅定,經過專門的訓練後身體素質也非常不錯。呂虔覺得若他有三萬大軍,那麼或許可以嘗試著把這支部隊吃下來,但他目前只有二千五百人,想吃下這支部隊可不容易。

眼看已經把對方逼退,呂虔也沒有繼續久留,而是開始緩緩離開,到下一個地點進行設伏。只可惜夏侯惇他們士氣本身已經沒有多少,當然不會考慮繼續進軍的問題。

回到沅陵之後,夏侯惇就專門詢問過邊境的守軍,問問他們最近是否有部隊靠近。只可惜他們沒有通訊器,只能透過馬匹進行聯絡,一來一回少說也要五六天的。同時也要把這裡的情況先長安那邊彙報,又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

有了這個時間,大部隊已經進入了零陵郡。與當地的分隊會合之後,人數暴漲到了三百多萬,直接朝著桂陽郡前進。進入桂陽郡那天,夏侯惇才收到前線的回覆,說短期內並未看到有敵軍入侵。

可這個時候,零陵郡的太守已經送來了緊急軍情,言一支偌大的蠻人軍團,正在集結,並且東遷,人數至少在數百萬之間。

夏侯惇此刻只覺得頭皮發麻,一方面長安沒有回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